日夕导航

为什么微距镜头并非总是必需-微距摄影的迷思 (为什么微距镜头焦段选100)


文章编号:22291 / 更新时间:2024-05-15 19:22:59 / 浏览:
焦距与摄影 焦距概述 焦距是测量从镜头到图像传感器或胶片平面的距离,以毫米 (mm) 为单位。它是确定镜头宽度的关键因素,从而影响其视场和视角。 焦距分类 焦距通常分为三个主要类别: 广角镜头:焦距小于 35mm。它们提供宽阔的视场,适合拍摄风景、建筑和群体照。 标准镜头:焦距在35mm 到 85mm 之间。它们与人眼的视角相似,适合拍摄肖像、街景和大多数日常用途。 长焦镜头:焦距大于 85mm。它们提供较窄的视场,适合拍摄远处的物体,如野生动物、体育赛事和肖像。 焦距的影响 焦距对摄影有以下影响: 视角:焦距较短的镜头具有更宽的视角,而焦距较长的镜头具有更窄的视角。 景深:焦距较长的镜头具有较浅的景深,这意味着图像中对焦主体的前后区域处于失焦状态。焦距较短的镜头具有较深的景深,可以保持图像中更多区域的清晰度。 放大倍率:焦距较长的镜头具有更高的放大倍率,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将远处物体放大到更大的尺寸。 工作距离:焦距较长的镜头需要更大的工作距离,这意味着摄影师必须站得更远才能对焦主体。 不同焦距的用途 焦距的不同类别有其独特的用途: 广角镜头:适合拍摄宽广的场景,如风景、建筑和室内空间。 标准镜头:适合拍摄人像、街景和大多数日常用途。 长焦镜头:适合拍摄远处的物体,如野生动物、体育赛事和远距离肖像。 焦距和稳定性 如引言所述,较长的焦距需要更稳定的相机。这是因为手持相机时,较长的焦距会放大相机晃动,从而导致图像模糊。因此,使用长焦镜头时,通常需要使用脚架或其他稳定装置。 选择正确的焦距 选择合适的焦距取决于摄影师的创作意图和拍摄场景。以下是一些指导方针: 风景和建筑:使用广角镜头来捕捉宽广的场景。 人像:使用标准镜头或中远摄镜头来创造自然的人像。 野生动物:使用长焦镜头来捕捉远处的动物。 体育赛事:使用长焦镜头来捕捉高速动作。 微距:使用专用微距镜头来捕捉极近距离的物体。 结论 焦距是摄影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影响着摄影师的创作意图。理解焦距的不同类别及其影响对于选择合适的镜头和优化图像质量至关重要。通过仔细考虑焦距,摄影师可以捕捉到符合其愿景的令人惊叹的照片。

5个微距镜的误解

导语: 对于微距摄影,很多业馀或专业摄影也为之沉迷,但对很多初学摄影的朋友,「微距」这个题材便相对陌生,而往往对「微距镜」也有很多误解,这里有5个对微距镜的迷思,看看能否解答到你心目中的疑问?

为什么微距镜头并非总是必需微距摄影的迷思

(一) 微距镜只是用来拍微距相片

当然,一支称为「微距镜」的镜头在拍摄微距相片时会很称职,但是微距镜不一定只是用来拍摄微距作品的,反而很多摄影师也会用它来拍摄其他题材,例如人像相片,而且很多微距镜头也有较好的对比和饱和度。

(二) 微距镜很昂贵

不可否认,原厂的微距镜头往往比一般镜头昂贵,但其实副厂品牌如 Sigma 等也有很多高质的微距镜头,往往只有原厂的一半价格,对于业馀摄影师或新手来说比较化算呢!

(三) 微距镜的最大光圈一定会是 f/2.8

很多朋友也觉得如果一支镜头的最大光圈不是 f/2.8,这支镜头便不够好。其实对于微距相片来说,除非主体跟镜头有一段距离,否则f/2.8的光圈值不常用,因为景深会变得非常浅。而且拍微距时即使f/8光圈也可以做出漂亮的散景,不一定要 f/2.8 呢!

(四) 微距镜头焦距越长越好

对于普遍来说,拍微距,镜头焦距在50-70mm的范围比较适用。当然,在拍一些小昆虫、小动物时距离太近会吓走它们,这时便需要长一点焦距的了。但要留意一点的时,焦距越长,相机的稳定要求便越高,因此很多摄影师也会配合三脚架来拍微距作品。

(五) 拍微距一定要用微距镜

很多新手也未曾试过拍微距作品,因为他们以为拍微距一定要用微距镜,当然有一支真正的微距镜在成像和方便程度也较高,但其实初学可以利用一些配件如近摄环、微距筒等,配合已有的镜头也可以拍出漂亮的微距作品,而且这些配件价格不高,很适合初玩的同学呢!

微距拍摄的知识及技巧

1、用你最大的努力去聚焦

拍摄微距照片,诀窍就是聚焦要精确;因为微距照片的清晰焦点范围很小,只有1英寸的很少一部分。例如,拍摄花朵上蜜蜂的微距影像,必须确保蜜蜂精确聚焦清晰;假设从镜头到蜜蜂的距离变化了哪怕不到1厘米,都会失去清晰焦点。因此,在拍摄奇妙的微距照片过程中,聚焦是极折磨人的。

一般自动对焦在微距的用途相当有限。因为当你用自动对焦对好以后,再构图时你已经移动了相机,而对焦亦已经不同。当然最先进的多点对焦相机闪可以解决此问题。

正确的对焦方法是先在镜头上设定大约的放大率,接近主题,构图,再对焦。

紧记的是:先粗略对焦,再构图,再精确对焦。因为若你用自动对焦或对焦指示或裂像对焦而将主题放在画面中央先对焦,当你移动相机时,对焦位已经不同。即使你能保持相机/镜头与主题的距离(极难做到),由于三角关系,在非中央的主题的在中央的主题对焦点仍是不同的! 由于拍摄微距景物手震的影响比一般情况明显得多,除了上下左右的震动被放大了外,亦会影响前后对焦;但另一方面由于要得到大景深而要收细光圈;所以如是拍摄静物,脚架是最佳的固定相机方式。

如要拍摄昆虫等会动的东西,其难度相应较高。小心使用的话,脚架仍是可行。但若要使用手持,则需注意当时所用的快门,及拍多些菲林以增加成功机会。当然,高速菲林可以帮助提高快门速度

在户外拍摄,即使用上脚架仍要注意风的问题。很多拍摄主题都很容易被风吹动,这时除了等以外亦可用对象挡风。从前有些影友会带备黑卡雨伞等以作此用途。

2、使用你能承担得起的最好的镜头

摄影说到底只不过是物体在胶片上成像而已,静态情况下,在光路上对成像起决定因素的就是镜头的素质。一只好的镜头可以在单位面积内表现更多的细节,边缘成像质量与中心相差很小,并且没有明显的色散。微距镜头是拍摄微距的最佳选择,各个品牌的微距镜头都毫无例外地拥有非常高的成像质量。如果对像场是否平直有特殊要求的话,微距镜头更是唯一的选择。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成像来说,镜头无疑是重要的,论坛中很多朋友也热衷于讨论各种镜头的成像差异,但真正把手中镜头发挥出极至的并不在多数。比较不同镜头的素质、甚至要用某款镜头挑战其它,起码要把自己的镜头用好才是。做个简单的算术(也许过于简单了,用不着深究),假如镜头A的实际质量是5,B的实际质量是4,A的使用者发挥了70%的像质,而B的使用者更加细心,发挥了95%,最终的结果还是B取胜了。所以这种比较不能真正说明问题。打这个比方是想说明∶其实我们很多朋友手中的镜头已经足够好了,只是在技术上提高的余地还很大,花更大的耐心研究一下技术恐怕比更新器材更容易获得成功。

3、使用稳定的三脚架

微距摄影一般都需要比较慢的速度。以我们熟悉的阳光16法则为例,该法则适用于晴朗天气下无穷远合焦的情况。对于微距摄影来说,当镜头合焦在比较近的距离时,光线在镜头延伸筒内有一定的损失,所以这个法则要修正为“阳光11法则”。也就是说∶在晴朗的阳光下,在拍摄充分照明的近物时,对应于f11的光圈,速度应为1/ISO。对于100度的胶片来说,上述情况下,应该使用1/125的速度。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获得均匀、细致的照片,拍摄微距应该尽量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拍摄的时间大多为清晨和傍晚,多云的天气是最佳选择。比较讲究的摄影师,如果必须在高角度的太阳光下进行拍摄,则有意使用柔光板、遮光伞等设备进行遮挡。何况很多情况下,为了获得更高的放大倍率及特殊效果,还会使用一些额外的微距附件,比如延伸筒、增距镜或者琥珀镜、偏振镜等等。这时实现正常曝光需要的速度就大大降低,根据我的经验,这个速度通常在1/30-4”之间。如果你偏爱使用低感光度的胶片,就要面临更大的挑战。不知道在座的有几位有信心以1/8”手持获得高质量的微距片子,反正我不行。所以,三脚架对于微距摄影来说绝对是必须的。在拍摄了一段时间的微距以后,我现在基本上是没有三脚架就不按快门的。

理论上讲,三脚架越重越好。对于拍摄微距来说,我们必须在重量和便携性上做一个妥协。所以你能抗得动的最重的三脚架是对于你来说最好的选择。如果三脚架本身的重量还不够稳固,在使用的时候还可以附加一些额外的重物,比如石块、摄影包等等。不过必须保证这些附件不能随便晃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顺便提一下,选择微距用的三脚架,除了重量以外,三脚架能否很方便地降低到地面高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很多情况下,主体的位置是贴近地面高度的。而且重心低的三脚架可以有效减少晃动。

使用三脚架时,尽量不要升高中柱,最好也不伸出最细的腿节,并且一定要确认所有的可活动部位都已完全锁死,任何松动的部位都会把振动放大。选择放置三脚架的位置时也应尽量选择坚固并有一定摩擦力的平面。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在家里光滑的瓷砖地面上,用手向下按压三脚架的云台,几乎所有三脚架都会有一定的滑动。如果在野外必须架在松软的土地上时,应该事先把各条腿都压实,尽量戳到底,有脚钉的最好使用脚钉。使用各种云台或者球头时,应该尽量保证相机、镜头的重心在三脚架的中心线上,这样机身上的振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三脚架吸收掉。

4、使用快门线和反光镜锁

按动快门的瞬间动作会使机身产生一定的位移。虽然通过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地减少其影响,但是很难根除,特别是三脚架不够稳定的时候更要小心。如果一定要手动触发快门的话,最好通过某种动作使身体与三脚架、相机形成一个整体。比如∶左手向下压住云台,肘部向内侧夹紧,右手抓紧机身手柄,食指匀速按动快门并且尽量保证用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反光镜升起时的振动过程大约会持续1/15秒,所以反光镜锁的适用范围大约在1/30-1/2秒之间。我个人拍摄微距的时候总是尽量使用MLU功能的,即使速度不在上述敏感范围内。对于长焦镜头来说(看到过有人说135mm以上),MLU功能是很有帮助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曾经测试过电子快门线和机械快门线的区别,反正我比较偏向于使用电子线,因为总觉得机械动作会产生位移,不过没有足够的证据,也许只是心里安慰而已。

如果机身没有反光镜锁或者快门线功能,可以使用自拍。部分机身在自拍时有反光镜预升的功能,实际效果与反光镜锁相似。使用自拍时不要把自拍时间定得太短,保证相机振动完全停止下来以后快门才会开启,一般4——5秒应该足够了。

5、使用颗粒细腻的反转片

反转片几乎是职业自然摄影师的唯一选择,其色彩绚丽,质感细腻,拥有负片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一次用反转片的朋友,总会“从凳子上掉下来”。

透过正在对近摄物体进行聚伙的镜头,你会发现:随着镜头离机身越来越远,调焦距离变得越来越近。许多变焦镜头具有近摄功能,它可发出常规范围伸长镜头。

微距镜头具有极地扩展聚焦范围的功能,因而被用于高清晰度的微距特写摄影。别的近摄技术包括在机身和镜头之间加用伸缩管或皮腔。微距摄影的照明,可能难度较大,因为照相机,镜头和三脚轲离被摄物太近,很可能在被摄体上投下不必要的阴影。这个问题可能通过在35毫米照相机上使用比50毫米标准镜头更长的100毫米以上的镜头得到部分解决。环形闪光灯能对近摄物体提供最易控制的照明方式。

6、微距摄影技巧

由于选用大光圈拍摄,蓝色的花同从背景中分离了出来。为了拍摄面,景深 浅,精确聚焦要严格。

在非常近的距离上拍摄时,即使被摄体极其地移动,也会造成十分模糊的`影象,为了避免此处画面布局图上的花朵的摇动,在的一边撑起了一块白色卡纸做的反光板,权当防风篱,同时用一条金属比使花茎变得稳固些。

为了拍摄小物体的特写,比如蝴蝶、昆虫、硬币或珠宝等等,你常常需要把照相机镜头安放在距被摄体特别近的位置。这有可能产生是因为照相机 和镜头靠得如此之近,以致于被摄体很难得到它所必需的充足的光线。一只100毫米的微距镜头可使照明变得简便些,因为它能使你在被摄体较远处的地方拍摄。

如果想在微距摄影中获得优良的成像质量,微距镜头是唯一的选择。微距镜头是专门为微距摄影而生的,在设计微距镜头的光学镜组时,是和常规镜头有所不同的。前面说过,常规镜头的拍摄距离都是按几十倍以上的焦距来考虑的。而微距镜头的拍摄距离则要近得多,最近拍摄距离仅有几倍焦距的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还要校正近距离拍摄时的各种像差。尤其是球面像差和畸变,都要经过严格的校正,以保证翻拍平面物体如照片、图纸等时,能够真实地还原其原貌。各个厂家生产的35毫米相机的微距镜头,一般都有三种规格:50mm(含55、60mm);100mm(含90、105mm);180mm(含200mm),放大倍率都能达到1∶1。微距镜头的焦距越长,最近拍摄距离也就越远。因此,长焦距微距镜头更适合于拍摄昆虫,和其他不易接近的物体。上面谈到的微距镜头除了用于微距摄影外,都可以当作成像优良的常规镜头来使用。此外,佳能和美能达公司各有一款高放大倍率的微距专用镜头,这两种专用镜头只能用于微距摄影,放大倍率超过1∶1,胶片上的成像将大于原物。佳能MP-E65mm F2.8 1-5X Macro Photo,该镜头的放大倍率可达5∶1;而美能达AF Macro Zoom 3X-1X F1.7-2.8,该镜头最大放大倍率达到3∶1。120单反相机也有相应的微距镜头,如哈苏的配套镜头中,Zeiss Makro-Planna CF120和Zeiss Makro-Planna CF135就是两款微距镜头,后者加上近摄皮腔可以达到1∶1的放大倍率。

另外,各大相机厂家还有专门的微距闪光灯,供微距摄影专用。微距闪光灯闪光指数比较小,只适于近距离拍摄。专用闪光灯的自动功能,在微距闪光灯上也能实现。另外,微距闪光灯都是套在镜头的前端,可以营造无影的拍摄效果。佳能有微距环形闪光灯MR-14EX和微距双灯闪光灯MT-14EX;美能达有微距双灯闪光灯T-2400和微距环形闪光灯R-1200;尼康有微距环形闪光灯SB-29;哈苏也有一套微距双灯闪光灯。

还有一种近摄附件,这就是近摄接圈。近摄接圈是加装在镜头和机身之间,相当于延长了镜头的像距,从而获得较大的放大倍率。近摄接圈附件通常是由几个接圈组成的,几个接圈各自有不同的长度,比如12毫米、25毫米等等,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起来使用。


相关标签: 数码相机影像设备

本文地址:https://www.rixiy.com/article/0b16e8c3595a1b5bdce3.html

上一篇:从神经学到心理因素幻像产生机制神经心理学...
下一篇:什么是雾化镜什么是雾化镜片...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www.rixiy.com/" target="_blank">日夕导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