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导航

揭秘谎言的真相:是自欺欺人还是大脑在欺骗?真实案例揭露


文章编号:17245 / 更新时间:2024-03-04 15:59:49 / 浏览:

©JanBuchczik

揭秘谎言的真相是自欺欺人还是大脑在欺骗?真

利维坦按:从绝对意义上来看,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自欺欺人。关键区别在于程度:如果程度较,则往往意味着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16年,研究人员发现,酗酒和吸毒成瘾者的自欺欺人程度较高,包括主动否认(如我可以随时戒掉)和选择遗忘(例如,我昨晚没有喝醉)。

(来源: pubmed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60%的人在10分钟谈话中至少会撒一次谎,而且许多人多次撒谎。扭曲自己头脑中的现实与自我可能十分常见。换言之,相当比例的人很难做到百分百对他人诚。其实,对他人不诚实也等于向自己撒了谎,因为可能那个事实太伤人,不愿意面对罢了。

感知世界的准确性实际上是抑郁症的一个特征,有时也被称为抑郁现实主义(depressiverealism)。

(来源: www.sciencedaily.com

(来源: pubmed

生活充满了残酷的现实。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在别人离开之后背说他的坏话的情况。在内心深处,他知道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因为当角色互换,他可能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但他必须忽视这些认知,才能继他的一天。说谎和欺骗在政治中屡见不鲜。马基雅维利在16世纪曾经辩称,有时领导人必须表现得像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欺骗者。很容易将这的政治家视为本质上是愤世嫉俗的。他们撒谎似乎是出于马基雅维利式的权力和控制之举。毫无疑问,通常情况下确实如此。但认知科学表,可能存在更令人不安的情况:你真的可以相信自己所说的谎。基于对记忆本质的洞察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真相的认识会发生扭曲。谎言觉就像是真相,因此对你来说,它们就是真相。你不再欺骗别人。相反,你的大脑在欺骗你。

©SciTechDaily

上世纪70年代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Loftus)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颠覆了有关记忆的传统观念。以前,记忆被认为是像录音机一样运作的:信息久存储在大脑中,可以随时检索。洛夫特斯怀疑,这根本不是记忆的工作方式。她认为记忆可能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具有可塑性,更容易被修改和扭在她早期的一项研究中,洛夫特斯和她的合作者向参与者展示了一系列涉及停车标志的车祸图片。之后,一些参与者被询问是否涉及让行标志尽管实际上并没有出现让行标志)。在随后的记忆测试中,参与者被问及他们是否看到了停车标志或让行标志。在未接受误导性询问让行标志问题的对组中,有75%的参与者正确记得看到了停车标志。而在受到误导性问题影响的另一组中,只有41%的人正确记得看到了停车标志,其他人则错误地说自记得看到了让行标志。访谈者的影响甚至改变了参与者的实际记忆。洛夫特斯在数十项研究中证实了这种效应,并且证明她能够在人们的思中植入完全虚构事件的记忆。

©LilyPadula/NPR

到了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提出一个不同的问题。洛夫特斯的实验已经表明人提供的虚假信息可以改变对事件的记忆。但如果错误信息来自于自己,又会怎么样呢?心理学家玛丽亚·扎拉戈萨(MariaZaragoza)和詹妮弗·阿基尔Ackil)设计了一项旨在测试这一可能性的早期实验。他们向近300名参与者展示了一个有两兄弟在夏令营冒险的电影片段,参与者的年龄从小学到学不等。他们将参与者分为两组,并向他们提出关于片段中发生的事件,以及心理学家编造的未发生事件的问题。第一组被告知,如果不想回答关于虚事件的问题可以不回答,大多数人选择不回答。第二组则被告知,必须回答所有问题,这迫使他们编造了虚构事件的细节。一周后,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有关些细节出现在视频中哪些没有出现的测试。


相关标签: 是自欺欺人还是你的大脑在欺骗你关于谎言的真相

本文地址:https://www.rixiy.com/article/38f803a162f8e99d511c.html

上一篇:如何正确使用酒精消毒,防止火灾和爆炸?附正确...
下一篇:探究脑卒中脑卒中是什么?起因症状与预防策略...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www.rixiy.com/" target="_blank">日夕导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