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导航

旅拍指南 - 详解 - 摄影初学者必备的拍摄技巧 (旅拍攻略)


文章编号:20358 / 更新时间:2024-04-20 19:12:01 / 浏览:

一、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 准备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
  • 旅拍指南详解摄影初学者必备的拍摄技巧旅
  • 辅助设备:减光镜、渐变中灰镜、偏振镜。
  • 三脚架是必需品。

二、摄影不是拿着相机去碰运气

  • 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线变化。
  • 培养空杯心态,随遇而安。
  • 平日多练习不同天气光线的摄影基础。

三、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 旅行摄影安排与传统旅行安排不同。
  • 住宿位置靠近拍摄地。
  • 考虑季节、日出日落时间、气候特点。
  • 了解当地特色景观。

其他建议

  • 做好充足的体力准备。
  • 尊重当地文化和环境。
  • 善于观察和发现。
  • 多与其他摄影师交流。

结论

旅行摄影是一项需要准备和技巧的活动。通过遵循这些建议,初学者可以提高他们的摄影技能,捕捉令人惊叹的旅行照片。

风光摄影师的8个拍摄技巧

一、灵活使用光圈

一般来说,风光摄影要将从前景到背景的景物都拍得十分清晰。比起长焦镜头,广角镜头能拍出更大的景深;比起大光圈,小光圈能拍出更大的景深,而准确对焦十 分重要。我们都知道,光圈收得越小,景深就越大,清晰的部分越多,因此,一般建议使用非常小的光圈,比如f/16和f/22。但是,光圈收得过小反而会有 损于影像的清晰度,这是因为一种叫“衍射”的光学效应的缘故。

衍射,最简单地说,就是当光线穿过镜头光圈时,镜头孔边缘分散光波。光圈收得越小,在被记录的光线中衍射光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影像就变得越不清楚,结果影像里显现的细节就越少。

一般来说,在以下情况下你就会开始看到衍射效应:ASP-C尺寸传感器的相机光圈收小到f/11以下;全画幅传感器的相机光圈收小到f/16以下。

为了说明不同光圈下的衍射效应,我们在这里展示在f/8、f/11、f/16和f/22光圈下拍摄的一系列照片——对焦和整体曝光保持不变,唯一的变化就是光圈大小。这些照片的后期处理都是使用同一软件和设置。

光圈设在f/8时,照片中所有景物都很清晰,背景中树木的细节表现得也不错;光圈f/11时,景色还算清楚,但光圈收得更小时,随着景深的增大,影像明显 越发不清晰,细节不显明。这是风光摄影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制作大尺寸影像时。正是这种看上去“糊状”的植物,损坏了很多摄影师的数码风景照片。

二、理解快门我们通过拍摄水体来探讨快门的选择。如何拍摄水体的运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些摄影师喜欢以真实的方式来捕捉水体,使用高速快门速度来“凝结“水体的运动。另一些人喜欢有意将水体“模糊 化”,以营造运动感。这两种技术在合适的场合都能产生好的效果。重要的是,两者定要取其一,如果介于两者之间的话,水体既不模糊也不清晰,那就往往会给人 以凌乱感和无意识感。如果你希望停住水体的运动,一般得使用1/500秒或更高的快门速度——确切的快门速度要视水体的流动速度而定。

风光摄影师一般都是用小光圈(大f/数)来获得足够大的景深,使前景和背景细节都合焦清晰。这样一来,通常就要采用相对长的曝光时间,尤其在弱光条件下。

很多摄影师喜欢走另一个极端——使用长时间曝光来使流水模糊化,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对于观者的眼睛来说,这种“模糊化”的效果为影像增添了活力和动感,所以更加赏心悦目。

1/2秒的曝光应该足以实现这个效果,长达数秒的曝光会更好——这就能保证营造动人的白色的、丝绸般模糊感。为了能长时间曝光,要使用最小光圈(一般是f/22),并确保照相机的ISO设在最低。至此如果快门速度还不够低,你就需要滤光镜的帮助了。

三、安排前景

我们都知道,世界是三维的,而照片是二维的。风景照片拍摄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照片无法传达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那种深度感。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构图技巧来克服这个相当让人不快的小问题。

创造照片深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摄入一个有力度的前景,通常要使用广角镜头来拍摄。用这种方式突出前景,就为眼睛创造一个“进入点”,将观者拉入场景中,赋予照片一种距离感和规模感,这样就为照片添加了深度。

广角镜头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于它能延展透视,将靠近镜头的成分进行夸张性的展现,从而打开了前景以远的景致。

但是,你得留神,这样做会使中距离景色看上去有空洞感,缺乏趣味。一个弥补的办法就是采用低视点拍摄。这就压缩了中间的距离,构图中就不会出现太多的空白空间。你还需要使用小光圈,仔细调焦,以达到最大景深,使前景和远处景物都焦点清晰。

正确处理:母牛欧芹和金雀花都是很诱人的前景,能将观者的视线引入场景之中,并为远处的景致构成恰如其分的框架。广角镜头加上f/22的小光圈营造出很大的景深。

我们一起听听著名风光摄影师亚当-伯顿怎么设置前景:应该指出的是,我首先关注的并不是前景,毕竟最重要的是拍摄主体。但对我来说,前景仅次于拍摄主体。因此,不管什么时候出去拍风光照,我总要寻找一个存在 很多潜在拍摄机会的拍摄点。到了场地,我会各处察看,寻找最吸引人的拍摄主体,最好的拍摄角度。一旦选择了拍摄地点,我就开始寻找前景兴趣物。什么样的前景兴趣物算得上好,这没有现成的规则,但是你总是得考虑几个因素。重要的是,你必须仔细斟酌要纳入哪些东西,不能看到什么就拍什么。我喜欢风光 摄影,所以我总是寻找天然元素作为我的前景——岩石、花卉、水是通常的成分。我知道,这些东西能融入我所构思的大画面中,相反,一个人造的物体就会显得不 协调。

试着蹲下来,靠近你想拍摄的前景物,你的照片就会凸显生机!但也要注意不能降得太低,否则,有可能你的前景比你的远景更突出,使影像失去平衡。同样道理, 你的被摄物必须干净、简洁——奇妙的背景会被混杂的前景所淹没!最后一点,使用小光圈也很重要,把焦点对在场景纵深范围的三分之一处,能让你获得好的景 深。做到了这样简单的几条,你就能大大改进你的风光影像的构图。

四、了解色彩

色彩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它还能表示不同的情调,激发不同的情感,并产生与文化背景相关的象征意义。想想你的影像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颜色能产生什么效果。可能你需要减弱或者加重这种颜色。在构图、光线照明和使用滤光镜的时候应该认真考虑色彩。

红色是一种强烈的颜色,特别在与黑色背景相对照时更显强烈。红色被普遍用来表示警告或危险的标记,让人难以忽视。在摄影中,红色是最有力量的颜色,最抓人 眼球,但红色也可能成为让人分心的颜色,如果风景中出现一个小红点,比如远处的一辆红色小车,一只红色小船,或一个红色邮箱。

蓝色是一种与世无争的颜色,能用来表达平和、悲伤或宁静。在摄影中,蓝色通常用来传达寒冷之情,特别当蓝色与水体和冬日景物相搭配时,效果尤其好。蓝色是风光摄影师的重要颜色——色彩饱和的蓝天往往成为绝佳的背景。

绿色常用来表示健康和生机。很显然,绿色是植物的主导颜色,因此成为很多植物照片的主导颜色。绿色很容易被明亮的、具有前进感的颜色(比如红色)所掩盖,一般说来,视觉冲击力不强。不过,当单独使用时,绿色依然能使影像气氛强烈、生动有趣。

黄色是另一种明亮的、具有前进感的颜色,常用来代表幸福或光明。黄色能为你的影像增添暖意,与蓝色相配合或映衬之下效果特别好。黄色与其他类似的鲜艳颜色(比如金色和橙色)是秋天的代表色。黄色可成为静物影像的很好背景。

五、手动输入色温

不同的光源会产生不同的色调,一般以光线的“暖”或“冷”以及其中存在的绿色或品红色的量来表示。比如,家用的钨丝灯泡发出的光线比阴天室外的光线要暖和得多。荧光灯光则带有一种绿色调。

光源的暖度或冷度被称为“色温”,用开尔文(K)来表示。数值越低,光线就越暖。比如,日落的色温为3000K左右,中性的日光(晴日中午)约为5000~5500K,阴天约为7000~8000K。

我们的眼睛能很快很容易地适应不同光源的颜色,会把白色物体看成白色,不管这物体是在钨丝灯光下还是在多云天的室外。不过,要是想用数码单反照相机来准确 呈现色彩,就必须设置正确的白平衡,你可以在照片拍摄时设置,也可以在RAW转换器中处理你的影像时设置。依我个人经验,我建议在用RAW格式拍摄时就设 定好白平衡,这样就能有更多的灵活性。

在拍风景照时,我们并不追求绝对准确的颜色,重要的是捕捉到令人愉悦的色彩。所以,数码摄影师可以利用不同的白平衡设置来获得相似的效果。

日光白平衡

多云白平衡

阴影白平衡

荧光灯白平衡

自定义白平衡

在这些图片中,摄影师马克-鲍尔遴选出多云白平衡这张作为最终的影像。

六、使用RAW文件

很多风光摄影师会认为RAW格式过于繁琐,他们宁愿使用JPEG来拍摄美景,photoshop专家卢克•马西会告诉你:使用RAW格式的各种好处。下面的两张图片是借助Element4.0调整的前后对比图,欣赏一下你就会发现二者的不同。

第一张是尚未调整时的RAW文件,表面看起来层次不够,影调也不够丰富,好像细节也不到位,实际上只需要调整一下,就会出现第二张的效果。从前后两张图片的对比就能看出RAW格式的强大。虽然RAW文件打开麻烦,处理麻烦,但是细节多、实现了无损压缩,而且还能在后期调整白平衡,所以,拍摄精细的风光片,一定要使用RAW文件。

七、学会使用偏振镜为什么选择偏振镜不选择UV镜?大部分人,确切地说是绝大部分摄影爱好者,在镜头前面都安装了UV镜。在使用UV镜方面,他们进入了一些误区:1.用UV镜来保护镜头镀膜;镜安 装上从来都不拿下来;镜不过几十块钱。可以说,有这三个毛病的摄影爱好者,建议你们还是扔掉手中的UV吧,一方面几十块钱的UV镜不仅无法消除紫 外线,反而会影响画质;另一方面,个人推荐还是使用偏振镜而不是UV镜。

UV和偏振的区别在于:在雾天或紫外线比较强烈时,拍出的照片有蓝紫色调。加了UV镜可以将紫外线吸收,排除紫外线对CCD的干扰,有助于提高影响的清晰 度和色彩的还原效果,但是,数码单反相机由于成像原理与胶片有本质区别,所以紫外线对成像的影响并不大。偏振镜是能有选择地让某个方向振动的光线通过,在 彩色和黑白摄影中常用来消除或减弱非金属表面的强反光,从而消除过减轻光斑。

偏振镜的原理及作用

光线是以波长的方式传播的。光线以直线的方式行进,以波的形式以各个角度向各个方向振动。当光线达到一个表面,一部分波长被反射了,而其他部分则被吸收 了。正是被吸收的那一部分波长决定了光线所照的这个表面的色彩。例如,一个红色的物体将反射红波长而吸收其他波长。

偏振光就不同。偏振光的产生是因为光波经过了反射和散射,并且只沿一个方向行进。正是这些波长产生眩光和反射,减少了色彩的强度。偏振镜正是设计用来阻挡偏振光的,从而恢复对比度和饱和度。

偏振镜由薄薄的偏振材料做成,这个薄片夹在两片圆形玻璃片之间,旋入镜头的前端。装置的前部可以旋转,以改变偏振的角度,这样,通过镜头的偏振光的数量可 以改变,以控制偏振量。旋转偏振镜时从取景器中观看(或使用带Live View的LCD监视器),反光就会忽有忽无,色彩的强度就会加强随即又减弱。当 你感到效果达到最佳时,就停止旋转偏振镜。

第一张是没有使用UV镜的效果,第二张则是加有偏振镜后的效果。在使用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偏振镜有两挡滤光镜因素,虽然你的照相机的自动测光系统允许调 整,但应记住,这会影响你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的使用范围。不管什么时候使用偏振镜,你一定要将你的数码单反照相机装在三脚架上,以避免照相机震动。

八、三脚架对风景摄影来说,三脚架应被视为整套装备中的重要部分。你通常会使用最小光圈来将景深最大化,同时用低ISO感光度来获得最清晰的效果,这样的话快门速度 就会很低。有些拍摄,手持照相机就可以,但使用三脚架你就再也不用担心震动。你还会发现将照相机置于支撑物上,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去调整取景,获得 尽可能好的构图。

三脚架的种类很多,要挑选一副并不难,但要考虑两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稳定性。尽管便宜的型号吸引人,但如果三脚架不能提供稳定的平台,那就没有作用了。因此要确保选择一款足够结实的三脚架,在拍摄时能够保持你所有摄影组件完全静止。

第二要考虑三脚架的重量。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要带着它和你的其他装备走很远的路程。大部分三脚架是铝合金做的,很牢固,也很轻。你看的三脚架的重量大多在2千克左右或更重,但如果你想要同样坚固却更轻的三脚架,那就选碳纤维三脚架,尽管价格不菲。

记住:购买越贵的型号,其三脚架和云台就越要分开买,这样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进行调整匹配。

云台的选择

大部分三脚架都没有配云台,以方便用户选择专业或普通的云台。下面介绍两种最常见的云台:

球窝云台:这种云台的种类较多,简单的仅有单个控制件,复杂的带有全景锁和标尺、拉锁和液压球锁系统。通常球窝云台比摇摄俯仰云台更结实,也更容易调整,它们可以全方位转动。滑丝过去是个问题,现在已不太发生了。

三向云台:摇摄俯仰云台通常是三向的,适用于像微距摄影这样的精准拍摄工作,也适合所有类型的拍摄。虽然有专门用于全景拍摄的云台,但这种云台的摇摄标尺可显示拍摄角度,对全景拍摄很有用。液压云台,可以最灵活地摇摄,特别适用于体育摄影师。

10 个旅行摄影的技巧

旅行,一直是各位摄影人喜欢做的事情,无论是短途的,还是长途旅行,往往能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发现有趣的拍摄题材,那么怎样可以让旅行拍摄变得更有把握和更轻松呢?一起看看以下的旅行拍摄技巧吧!1. 好好计划你的行程要顺利拍出好的旅行照片,一个详尽的数据搜集和旅行计划是必须的,因为你要首先知道那里有好的拍摄题材,什么是合适的时间,而且有些特别的活动只在某些日子举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计划就会错过精彩的拍摄时刻。 但是,旅行拍摄其中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其 “冒险” 的成份,因此不妨找一些时间拿着相机到处看看,或许能找到一些计划以外的惊喜。 2. 携带合适数量的器材器材对于旅行拍摄真的令人非常头痛,带得少又怕不足够,带得多重量也是一个问题,有过多次旅行拍摄的经验后,我会这样安排,看看是否适合你:[必备] 一部机身、备用电池、清洁用品[必备] 广角和长焦镜头[必备] 旅行三脚架[建议] 鱼眼镜头[建议] 大光圈定焦镜[建议] 减光滤镜、渐变灰滤镜、CPL[非必要] 外置闪光灯笔者通常是一机 3 镜、滤镜和一支三脚架便出发,这样便足够应付大部份的拍摄所需了。 3. 自驾游让拍摄更轻松在一些需要作长途旅行的地方如澳洲、美洲和欧洲等,自驾游可以让你的行程更轻松,不但可以自由时间出发、停留,更可以把备用的器材放在车上,减轻负担。 4. 基本构图技巧对于初学者,这里有一些基本的拍摄技巧可以快速应用,对你的拍摄应该会有帮助的:利用浅景深:浅景深是非常容易又好用的构图方法,不但能让主体更突出,也可以令一些难以避开的背景变模糊,因此一定要学会。 要拍出浅景深,你可以把光圈放大、增长焦距或寻找一个距离主体较远的背景,这样就算是普通的器材也可以拍出漂亮的浅景深效果。 框架构图:如果你找到一些类似 “相框” 的东西,不妨多加利用!“框架” 不一定要实质的东西,一些虚拟的线条,其至是树木也可以。 三角形构图:三角形构图可以让画面变得稳重,适合拍摄小桥、建筑物等。 对比构图:最常用的对比有大小对比、颜色对比、远近对比等,就靠你的敏锐观察了。 引导线的运用:找寻一条引导线,可以让读者的眼球自然的被带到照片的主体。 而引导线也可以成为 “前景”,应该多加利用。 5. 寻找有趣的角度很多摄影爱好者到达一个景点时就立即拿起相机拍摄,其实通常第一眼看到的拍摄角度并不是最好的,我们可以先欣赏一下景色,看看它们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想想哪一个角度会拍出有意义、有故事的照片,然后再开始拍摄。


相关标签: 数码相机影像设备

本文地址:https://www.rixiy.com/article/401f7bf6122b2e06fd4c.html

上一篇:起源微单与单反的对比指南差异和详细说明...
下一篇:了解测量物体到闪电位置的重要概念闪光距离...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www.rixiy.com/" target="_blank">日夕导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