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导航

气温骤降,警惕脑卒中!自测8项风险因素,做好防范!


文章编号:18557 / 更新时间:2024-03-05 14:13:26 / 浏览:

中风,又名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在天气寒冷时,人体的血管也会缩,如果脑血管本身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这种收缩会导致脑组织供血更差。

气温骤降,警惕脑卒中自测8项风险因素,做好

就像天冷时河水流动不再湍急,人体血流速度样也减慢了,这就会导致血液淤滞,变得黏稠。在血管收缩痉挛和血液黏稠的双重作用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也会升高。

时间是大脑。以下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您中招了吗?解析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或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评定为高危人群;卒中风险评估<3分,但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之一者,评定为中危人群;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慢性病者,为低危人群。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但我们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可以通过控制危险、治疗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来预防脑卒中。


气温骤降易诱发脑梗,积极做好九件事,远离脑梗

1、寒冷的天气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了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升高,是脑梗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2、在寒冷的天气里,血液往往会变粘稠,更容易凝固形成血栓。大多数脑梗都是由于血液凝固造成血栓阻塞大脑的血管。

3、我们的身体对寒冷天气的反应往往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额外的压力,因为我们 “勒紧”血液 以保存热量和能量。

4、研究人员也发现湿度也与脑梗的风险有关。大气中的高湿度会导致一些人脱水,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 总体而言,研究人员发现脑梗的发病率冬季较高,夏季相对较低。

一、避免过度体力活动

冬天可适当的减少体力活动,比如在工地工作的人更应该注意,因为过度的体力活动会增加心脏、大脑对氧气的需求,促使血管收缩,出现大脑血流减少,诱发脑梗。

二、注意保暖

冬天保暖很重要,血管也是会热胀冷缩的,当身体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血管会突然收缩,有可能诱发脑梗。冬天出门穿上羽绒服,戴帽子、手套、围巾都是很重要的。同时也要避免一进暖气房,就很快把衣物脱了,温差大,也会影响到血管循环。

三、避免感染

冬天病毒活跃,更容易得感冒和流感,尤其是新冠疫情,更要防治新冠病毒感染。 感染会导致发热,消耗体内水分,导致脱水,降低血压诱发脑梗。 病毒还容易诱发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导致脑梗。医师建议:保暖,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

四、控制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造成脑梗的主要原因。要定期体检,把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控制在正常的范围。首先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如果效果不佳,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控制。

五、戒烟、戒酒或限酒

吸烟是百害无一利。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比如焦油、尼古丁等,这些有害物质都会损害血管内壁,使其容易堆积脂肪沉积物,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诱发脑梗。 一定要戒烟以及避免吸二手烟。 长期大量喝酒会影响血脂的代谢,久而久之血脂会逐渐升高,会诱发脑梗。如果您不喝酒,无需开始喝酒;如果您喝酒,请节制,可以喝一点酒(指的是红酒、葡萄酒,而不是高度数的白酒或啤酒),红酒为首选,因为它含有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被认为可以保护心脏和大脑。

六、冬天适当吃一些温补的食物

温辛食材:如姜、葱、蒜,可以祛寒、祛湿、暖胃,促进血液循环。

推荐乌鸡汤: 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E等,益肝补肾,促进新陈代谢。如牛肉、羊肉等,补脾胃、益气血。

红糖:补血、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适用于调理体质虚寒。

要做好保湿,多喝热水, 有效补充人体水分,促进血液循环,排泄毒素。多喝水,可以增强新陈代谢,消耗能量,有助于体重的控制,降低高血脂的风险,这都有利于血管 健康 。

注:有高血压的人,温补不适合 。

七、适度锻炼

冬天锻炼的强度应该弱于其他季节,建议以室内锻炼为主,羽毛球,跳操,太极拳等。对于常年跑步的人,体质很好,亦可坚持室外跑步,注意避免感冒。建议每周锻炼150分钟,每次30分钟。

八、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波动大,比如性格急躁,易与人吵架,或郁郁寡欢,心情起伏不定,容易造成内环境紊乱,血压波动大,增加脑梗的风险。所以, 要心态平衡,处事不惊。

九、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情绪和血压的稳定,内环境平衡,精力的恢复,可降低脑梗的风险。 医生建议:每晚睡眠时间7~9小时,午睡半小时~1小时为宜。

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理解不了语言

双眼向一侧凝视

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眩晕伴呕吐,平衡障碍

既往少见的剧烈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或抽搐

医生忠告:一旦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应考虑脑梗的可能,必须立即就医。越早治疗,恢复越好, 不要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窗”,发病4.5小时以内。

参考文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9(57): 666-682

中老年人,中风7大危险因素,不可不知,夏季需做好六种警惕

脑卒中通常会被称为中风,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威胁国民 健康 的头号病因,主要患病群体是中老年人。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显示,我国40岁(含4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达到1318万人,死于脑卒中的人群每年高达190万人,给许多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 健康 。

中老年人是指年龄大于等于45岁以上人群,这部分群体在总人口中占很大比重,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他们的 健康 不仅仅影响家庭,而且也给国家带来很大医疗负担。因此,如何减少中老年人的患病风险,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因素,使用几十年的血管不断老化,血管弹性大不如前,因此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破损、血管出血等问题,威胁生命 健康 。当脑部血流受阻或血管破裂时就会出现脑部细胞缺血缺氧,导致脑部细胞死亡,从而形成脑梗或者脑溢血,轻症者会致残,重症则会导致死亡,像我们常见的开颅手术不少就是因脑卒中所导致。

了解了脑卒中的危害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认识影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曾经发文称:控制好脑卒中的危险因素,90%的人均可避免患脑卒中。那么,影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影响脑卒中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它是由于血压出现波动,给血管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出现出血现象,诱发高血压性脑溢血。因此,控制好高血压就可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二、高血脂

高血脂也是影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脂血是由于血脂异常所致,它会使血管内的血液粘稠,从而导致血流变缓,脂类物质沉积在血管壁,易形成栓子,栓子在血液中流动,堵塞脑部血管供血供氧,导致血管受阻,从而出现脑梗,导致脑部细胞死亡,影响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从而出现嘴歪眼斜、失语、半身不遂、瘫痪等症状,威胁中老年人 健康 。

三、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血糖为主要代谢特征的综合性疾病,它会造成人体心、脑、肾等功能受损,也会诱发脑卒中。

四、饮食

俗话说病从口入,许多疾病都和饮食有关,脑卒中也不例外,饮食容易使人血压、血脂、血糖升高,从而给血管造成损害,让血管出现硬化或者失去弹性,导致脑卒中。因此 健康 合理的饮食非常重要。

五、吸烟喝酒

吸烟伤肺喝酒伤胃,其实吸烟喝酒还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喝酒会刺激血管,使血管受损,从而出现动脉硬化,导致脑梗。

六、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也会导致脑卒中。我们都知道,冬天往往比夏天更容易中风,这是因为冬天人体血管遇冷收缩,血压升高,容易使血管破裂,出现中风。

七、心理波动较大

心理因素是影响脑卒中不可忽视一个危险因素,心情不好不仅容易抑郁,而且还容易使血压升高,从而造成中风。

眼下正是炎炎夏日,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面对脑卒中该如何进行预防呢?

一、中老年人夏季需警惕高温

夏季温度高,人稍微走两步就会出汗,出汗过多会使血液粘稠,导致血流速度减慢,甚至堵塞血管,容易出现脑梗,因此,中老年人夏季需警惕高温。

二、中老年人夏季需警惕室内外温差变化大

室内外温差如果过大不利于身体 健康 ,尤其是从室外高温突然进入室内低温,身体遇冷,血管收缩,从而使流经血管的血流减小,血压增大,容易使血管破裂,出现脑溢血。

三、中老年人夏季饮食需警惕高盐

夏季人体容易排汗,排汗的同时身体内的盐分也会随之排出体外,因此就有说法夏季要多吃点咸鸭蛋、咸菜等,补充盐分,增强体力。但对于老人来说,这个要警惕,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过多钠盐的摄入会使血管粘稠,容易出现动脉硬化,患上脑梗。因此,老人夏季饮食还是要注意钠盐的摄入。

四、中老年人夏季需警惕热中风

热中风是中风的一种,多发生在炎热夏季,其与中暑有本质区别,中老年人夏季外出时一定要警惕热中风。

五、中老年人夏季需警惕冰冷食物

夏季温度高,冰冷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让人肠胃不适,出现拉肚子等症状,而且冰冷食物还容易刺激血管,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容易使血管受损,患脑卒中。因此,中老年人夏季温度高也要少吃或者不吃冰冷食物。

六、中老年人夏季警惕喝水太少

夏季温度高,人体本身就容易出现排汗脱水现象,如果在外或者在家都不补充水,很容易使血液粘稠,血流减缓,堵塞血管。另外,老人血管本身就狭窄,流速本身就慢,如果再被堵塞,患脑卒中的风险就会增高,不利于身心 健康 。

为何秋冬季更应注意预防脑血管病?

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心脑血管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 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合理的膳食结构1.增加纤维膳食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 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 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 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降低食盐摄入控制食盐摄入量,国外建议健康成年人食盐日摄入量不超过2.3克,大约是1茶匙;5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食盐日摄入量不应超过1.5克。 低盐食物包括香草与调味料、低盐调味品。 要少吃方便面、咸菜、罐装食品等。 4.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 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为宜。 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籽)。 二、进补要适度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三、合理运动1.不宜晨练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2.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 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四、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 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相关标签: 快来自测气温骤降警惕脑卒中!8项风险因素

本文地址:https://www.rixiy.com/article/4ef858e5c6454066df7e.html

上一篇:如何科学烤肉成为桌上最靓的仔?...
下一篇:清鼻堂自我检查与鼻炎症状对照,了解你是否患...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www.rixiy.com/" target="_blank">日夕导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