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导航

交通方面的低碳执行-双碳常识科普 (交通方面的低碳行为)


文章编号:18256 / 更新时间:2024-03-05 01:12:43 / 浏览:

低碳出行,是经过被动选用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成功降落二氧化碳排放的出行模式。怎么做到绿色生存、低碳出行呢?让咱们一同来了解一下。

交通方面的低碳执行双碳常识科普交通方面的

罕用的出行模式有哪几种?

咱们罕用的出行模式有小轿车、飞机、火车、轮船、公交车、地铁、骑行、步行等。除了骑行和步行是零碳排放外,其他的出行模式都会不同水平的排放二氧化碳,这些出行模式的碳排放量详细如下:

如何低碳出行?

一、选用交通工具时低碳出行

依据不同的出行距离,咱们可以选用相应的交通工具,身体力行地低碳出行。

短距离(5公里内)出行:可实施135出行模式。即在1公里内尽或者选用步行,在3公里内尽或者选用骑自行车,在5公里内尽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经过驳回步行、骑行、公交模式,成功近零碳排放,锻炼身材又低碳环保。

中距离(5至50公里)出行:丢弃汽油车,改乘地铁、公交车或新动力车,可缩小碳排放95%以上。

长距离(50公里以上)出行:丢弃汽油车或飞机,改乘城际列车、轻轨、火车,可缩小碳排放90%以上。

二、日常生存中低碳出行

外出购物前,可制订购物方案,尽或者一次性洽购齐,缩小出行频率。

某些业务可以网上操持,某些会议可以网上召开,不需出行。

在日常生存中出行时,可制订低碳出行线路,尽量选用步行或骑行,不只满足休闲锻炼、有益肥壮、统筹效率等多样化需求,也能缩小交通拥挤、缓解环境压力。


如何推动城市交通低碳转型!

如何推动城市交通低碳转型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碳排放量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而公路运输碳排放占整个交通运输领域的80%以上,同时交通领域的污染物也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作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提出要通过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在“双碳”目标的语境下,如何加快推进交通低碳转型,加大清洁能源应用,建设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加速探索更清洁、更智慧、更高效的可持续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是中国各城市都需要回答的命题。

在成都举行的“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分论坛3: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结构”现场,聚焦绿色低碳城市交通结构,来自国内外知名城市、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及企业的专家代表齐聚,分享交流绿色低碳交通的城市实践案例和技术解决方案,共话城市交通转型路径。

城镇化率超65%下如何实现交通绿色低碳转型?

专家建议:应强化系统性思维

当我们在探讨绿色低碳城市交通结构时,一个不可忽略的大背景,是中国的城镇化率进程。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5%,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市迁移,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城市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加大,也对城市交通转型提出挑战。

与国际相比,中国城市交通领域的低碳转型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挑战?又有哪些可行的转型路径?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部门主任、中国传播部门主任刘岱宗指出,城镇化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剧了陆路交通占比的快速增长,中国的陆路交通碳排放量约占中国的10%左右。从这个数据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交通的碳排放量整体处于偏高区间。“从全球来看,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碳排放占比也将越来越高。但随着技术的突破、城市结构性调整,也为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了曙光。”

“要实现交通领域的‘碳中和’目标,我们需要强化系统性思维。”在他看来,当下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但仅仅看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里程数、速度或客运量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缩短汽车的里程数,即让市民真正愿意选择轨道交通等绿色出行的方式。因此,城市需要积极倡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

此外,货运体系也是一大难点。他指出,中国的货运体系中,铁路占比低于世界平均值。“与氢能货车或电动化货车相比,公转铁尽管很难,但这是成本最低且最简单的方法。”因此,交通绿色低碳转型不仅仅是关注技术本身,还应注重各方协调。

系统性,也是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国土交通部副主任潘昭宇给出的关键词。在他看来,推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系统性的事情,包括了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产业结构、用地结构及交通与其他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这不仅仅是行业问题,也是全社会需要共同系统协调解决的问题。

除了从系统性角度提供建议,刘岱宗认为还需要发挥企业优势,设计出更多可落地的商业模式。他表示,未来可能不需要依赖于技术革命,只需要大规模推广成熟技术,背后不仅涉及政府部门的宏观引导,还需要市场主体来发挥作用,让交通领域的减排兼顾技术可行和成本可行。

“总而言之,通过大力提倡绿色出行、优化客货运结构以及协调各方等,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有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刘岱宗表示。

成都路径

“1+2+4+9”模式助推绿色交通转型

作为常住人口超2100万的超大城市,成都如何推进交通绿色转型?专题研讨环节,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总经理陆辉分享了成都的“1+2+4+9”模式。

作为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成都人均碳排放在全国十大城市中最低,在2021年获首批“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成都正全方位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出一条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1年,在不断探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过程中,为满足公园城市建设需要,成都市委、市政府采取设计类企业横向整合模式,将成都市属7家设计咨询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成城市发展综合性专业智库——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建设解决方案。以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下属的成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研究为基础,陆辉指出,目前,交通是成都市城市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平均占比超过30%。从成都交通碳排放清单来看,成都交通的主要源头为私家车出行、公路货运,占比分别达到40%,27%。

围绕交通绿色低碳出行,近年来,成都市亦在积极践行“双碳”行动,从政策文件指引、方案研究深化、到具体实践落地,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促进城市与交通高质量发展。

陆辉表示,历经多年探索与实践,成都围绕城市出行及货物运输两大领域,在促进绿色出行、优化货运结构、推广新能源车、推进绿色智慧交通设施建设4个方面,开展了铁路公交化、站城一体化、公交品质化、慢行精细化、货物联运化、车辆电动化、排放高质化、管理智慧化、碳惠生活化9项工作,颇具亮点和成效。

展望成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未来发展,陆辉也提出了思考。在政策体系方面,他建议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交通碳排放检测系统建设。同时,进一步优化出行结构,深化研究出台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议推进“轨道+公交+慢行”深度融合,注重接驳换乘配套设施及信息体系建设。此外,他还建议进一步优化公路货运结构,研究通过激励、管控、信息化等手段,提升货运车辆运输效率。

智慧交通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智慧交通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智慧交通是在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IT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对交通信息的汇集和处理,提供实时交通数据服务。在政策牵引、技术推动的时代背景下,智慧交通已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

一方面,在技术领域,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迭代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在政策制定上,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的关于交通强国、新基建、数字交通等相关政策,皆为智慧交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指引。

交通行业是我国三大破排放来源之一,据交通部数据,我国每年因交通拥堵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城市人口可支配收入的20%,2020年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9.3亿吨,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而在整个交通领域中,道路交通碳排放占90%。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我国智慧交通已开启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拥堵指数、延误指数等,减少交通拥堵,提升通行效率,进而减少碳排放。

近年来,我国智慧交通市场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智慧交通技术支出规模约为503亿元,同比增长16.4%。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交通技术支出规模将接近650亿元。

从智慧交通市场规模来看,我国交通行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朝着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其市场规模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6-2020年,我国智慧交通市场总规模由973亿元增长至1658亿元。随着我国交通智能化应用的不断推进,智慧交通的市场规模增长将继续保持较快速度。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将达2133亿元,未来仍将继续增长。

我国智慧交通领域的产品应用与解决方案,逐渐成为交通出行面向公众层面推进科技减排的重要阵地。数据显示,我国智慧交通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与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千方科技以17.1%的市占率占据主导地位;聚焦于城市大脑运营的银江股份以14%市占率位居第二;海信网科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交管云脑解决方案为核心,占据近1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三。

此外,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交通领域的发展更需要关注打造绿色且惠民的运输体系。在未来的发展格局中,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并针对不同类型城市需求,进行多层次的差异化布局。智慧化建设是优化乘客体验,提升出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存在更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智慧交通的技术、政策等条件均较为成熟,智慧交通建设在部分城市已有了初步成果,未随着荒野向下沉市场不断推进、自动驾驶等技术不断突破,智慧交通行业整体将迎来一波较快的增长,也有望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双碳目标下交通运输当好开路先锋

交通运输是全球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交通运输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是排在工业和建筑之后的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等四部门出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工作明确方向。

实施意见指出,要切实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交通运输领域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对于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均提出“我国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并将绿色交通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和重要建设内容。

据悉,目前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约10.4%,而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中占比高达85%以上,是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绝对的主体和减排重点。

“目前,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战略机遇期,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国家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将达46万公里左右,建设规模仍然可观。据相关研究表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占公路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的10%~20%。虽然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碳排放占比较低,但是碳排放总量庞大。”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环境中心副主任王新军表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公路基础设施生命周期节能降碳成为助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综合来看,我国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尚存诸多挑战。“从存量看,交通运输是人民出行和物流服务的基础支撑和保障,碳排放总量控制难度大。私人汽车保有量和出行比重高,新能源汽车占比偏少。货运综合运输效率不高,运输结构不合理,运输能耗显著偏高。从增量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未来交通运输需求仍将处于增长阶段,新增交通基础设施及运输装备、旅客出行量、货物运输量、快递业务量等还有较大增长空间,迫切需要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支撑。”在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综合规划司司长徐成光看来,这些都迫切需要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降低单位运输周转量的碳排放强度。

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

实施意见重点提出“坚持科学有序”原则,指出要处理好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减排的关系,合理确定近远期目标,分阶段制定措施,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社会风险,确保安全降碳。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中,“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被列为单独章节,要求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工业领域、城乡建筑和交通运输均为碳排放的重点领域。而与《方案》里“碳达峰十大行动”中的“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和“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相比,“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没有直接被冠以“碳达峰”的名称要求,这进一步体现了“双碳”工作系统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体现了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交通运输行业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多,接下来一段时间需聚焦关键问题,夯实工作基础,稳妥有序推进。”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室主任吴睿表示。

他建议要把握目标任务节奏。“目前全国各地交通运输碳达峰行动方案均已启动编制,但进度不一,需要在‘全国一盘棋’统筹下把握行动节奏、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国家层面加强对各省交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的指导,确保目标任务衔接、政策取向一致、步骤力度协同,共同构建全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顶层设计体系;二是综合考虑各地发展实际,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细化分解国家相关目标任务,建立碳达峰工作任务台账和进展督导机制,开展跟踪评估和督促检查;三是及早谋划、扎实做好交通运输行业从参与‘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各项准备事宜。”

在把握好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徐成光认为,应遵循交通运输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聚焦减污降碳的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把握公用先行、商用跟进、民用响应的推进节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突出重点、梯次达峰,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四方面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

《意见》和《方案》明确了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实施意见中,进一步聚焦重点任务,落实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方面,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完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大力推进铁水联运,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鼓励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等运输组织模式发展。

在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方面,实施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有序开展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可再生合成燃料车辆、船舶的试点;推动新能源车辆的应用;加强交通电气化替代,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提高燃油车船能效标准,制修订适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的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

在积极引导低碳出行方面,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指导各地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等大容量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提高公共交通供给能力;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提升绿色出行装备水平,大力培育绿色出行文化,完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整体提升各城市的绿色出行水平。

在增强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新动能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将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工作目标要求全面融入各地区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合成燃料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鼓励支持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低碳技术和装备研发;加强政府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法规、标准、制度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碳排放权、用能权有偿使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的新局面。


相关标签: 交通方面的低碳执行双碳常识科普

本文地址:https://www.rixiy.com/article/6b3decdacadd99db6e9a.html

上一篇:高血压患者吃盐有考究高血压患者吃什么水果...
下一篇:留神惹上它了一顿胡吃海喝后产生急性腹痛当...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www.rixiy.com/" target="_blank">日夕导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