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导航

糖尿病健康教育问卷 | 如何正确认识糖尿病?


文章编号:19431 / 更新时间:2024-03-06 13:26:38 / 浏览:

糖尿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甜蜜杀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2017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8%,约有1.298亿患者,其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占比高达35.2%,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代谢性、进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升高,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主要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

二、尿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除此之外,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瘙痒易饥饿、视力模糊、疲倦、视力下降、易感染、手足麻木、口腔疾病等。许多糖尿病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有些只表现为两有些只有一多,还有些仅出现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甚至有人在体检时才发现血糖升高,没有任何症状。糖尿病的表现形式多种,有些明显,有些隐匿。

糖尿病目前尚无法根治,其并发症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致残和致死风险,同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会医疗资源消耗。糖尿病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如果患者能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主动学习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持科学饮食、规律运动,配合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糖,就能有效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的认识|如何正确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健康教育问卷如何正确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由于胰岛素分泌紊乱而造成体内的诸多物质代谢紊乱,损坏身心,其共同的临床特征是慢性长期高血糖。 糖尿病并发症常常导致多脏器的慢性病变以及慢性进行性疾病以及脏器的功能减退,较严重的的糖尿病并发症比如丙酮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等病理状态,最终导致患者的整个机体受到影响。 糖尿病在我国属于患患者数逐年增多的疾病,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并且并发症种类繁多,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关注糖尿病势在必行。 病理生理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的胰岛功能降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由于胰岛素的效应减弱有关。 糖尿病主要会引起葡萄糖在体内的利用度降低,导致患者产生饥饿感,从而通过调节引起肝糖原的分解,最终导致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体内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脂肪合成减少,导致患者极度消瘦。 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胰岛素的缺乏和分解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能力下降,会导致更多的脂肪分解产生能够利用的能量,由于大量的脂肪被代谢,会产生大量酮体,并且不能完全被机体氧化代谢,因此容易导致酮症酸中毒。 另外,蛋白质合成减弱,分解代谢加速,导致氮负平衡。 临床表现及实验复检查代谢紊乱症候群:糖尿病患者通常会有多尿多饮的症状,其为“三多一少”症状中的“一多”。 因胰岛素量降低以及功能减弱,导致患者不能充分利用体内的葡萄糖,从而通过分解体内的脂肪来获取能量。 患者会感到头晕乏力,体重减轻,如果是儿童型糖尿病则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患者则会因为体内供能的不足,而感觉饥饿,出现暴饮暴食,此为另“一多”。 并发症和(或)伴发病:相当一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仅因各种并发症或伴发病就诊,化验后发现高血糖,也有一部分患者于健康体检时发现高血糖。 实验室检查:①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②血糖测定:血糖升高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③葡萄糖耐量实验:有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 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后,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OGTT应在清晨进行。 WHO推荐成人口服75g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5分钟内饮完,2小时后再测静脉血浆糖。 儿童按每公斤体重1.75g计算,总量不超过75g。 ④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由于红细胞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120天,因此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取血前4~12周血糖的水平,白蛋白在血中浓度稳定,其半衰期为19天,故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周内血糖水平。 ⑤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有助于了解β细胞功能和指导治疗,但不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诊断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症状不典型者,需第2天再证实。 治疗一般治疗: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耐心教育,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不能根治,治疗需持之以恒,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增加运动。 口服药物治疗:目前口服药物有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非磺脲类等。 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胰岛素,现在有注射型和口服型胰岛素,但胰岛素服用不当通常会引起低血糖,患者要注意平常的饮食和服药量,尤其是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者。 预防预防工作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从根本上切断糖尿病发生的原因及途径,从最基础上避免糖尿病发生;二级预防是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三级预防是一旦发现糖尿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治疗糖尿病,并尽一切可能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张莉,杨秀颖,杜冠华.1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合理用药[C].合理用药及新药评价专题研讨会,2010:15-17.2崔岱.预混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现状[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9,36(1):19-22.3韩莉.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13-14.4李静.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宁夏医学杂志,2005,27(9):633-634.5郭永年.糖尿病治疗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1987,4(1):66-71.

人们应该怎么正确认识糖尿病?

要战胜糖尿病首先要认识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这就意味着,一旦患了糖尿病,就要在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注意治疗。以目前国内外的医疗水平,虽不能根治糖尿病,但只要尽早发现,认真治疗,完全可以把病情控制住,尽可能把血糖控制在最好状态,达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目的,并能维持正常的体重、体力、工作、生活和延长寿命。因此可以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可以治疗和控制的疾病。

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病情,具体是指降低血糖,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范围,纠正体内代谢异常引起的各种症状,保持正常的发育和体力,减少并发症,使糖尿病患者能够正常地生活。要达到这一目的,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学习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糖尿病的特点和规律,认识积极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性,了解不坚持治疗的危害,才能自觉配合医生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不要轻信诸如“根治糖尿病”、“代替胰岛素的口服药”等欺骗性宣传。未经国家批准的药物不可轻率服用,否则会上当受骗,不但经济受损,还可能延误治疗。对于一些企业、个别医院宣传的可以“根治糖尿病”的方法、药物等,应征求省级以上医院内分泌专科医生的意见,以判断是否真实、有效,避免经济上的浪费和延误治疗。

对糖尿病有哪些正确认识?

糖尿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也是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的顽固重疾之一,从古到今,有很多人都倒在了糖尿病综合征上。

是的,糖尿病并不是现代疾病,它从古代开始就存在了。清朝的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潘,最后就是因为患上了糖尿病综合症,而导致身体状况出现毛病,最终不甘地死去。

糖尿病的成因,其实说白了就是胰岛素分泌过少,而没有办法及时地将身体里面的糖分分解吸收,从而导致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时间一久,轻则人变得骨瘦如柴,重则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糖尿病也更其它的重疾一样,有分等级的。如果只是一级的糖尿病,就比较轻微一点,只需要在平时的时候多注意一下就好,尽量借助身体的机能慢慢恢复过来,如此才对身体会比较好。

如果是等到了糖尿病二级,那么久必须要经常服食药物,听从医生的嘱托,老老实实地按时按量吃药。而且不能吃的东西,就坚决不要吃,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开玩笑。

而如果,你在第二个阶段还不知道要节制一下的话,等到了你去到第三级糖尿病的时候,就不是单单吃药可以控制得了的。那个时候大家都只能够靠打胰岛素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行了。你可以试想一下,每一次吃饭之前,都要先往自己的肚子上面打一针,这样子的痛苦你能够受得了吗?

现在人们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都主要是致力于如何减少血液当中的含糖量过多的问题。因为在一般人的思维当中,血液中含糖量多,那使它减少不久没事了?

但是这是一种很荒谬的理论啊!糖尿病患者吃的东西会比非糖尿病的人吃得少吗?并不会!相反的,普通人一般还会吃得更多,因为他们没有受到疾病的限制。但是有人说普通人血液当中的糖分比糖尿病患者多吗?

并不会,因为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其实都是因为胰岛腺的罢工所导致。因为胰岛素罢工了,没有办法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所以体内的糖分就会慢慢增多起来。所以,想要身体机能能够恢复,想要彻底找回自己的健康,治疗这一顽疾的疾病,就应该从根本上入手,想办法让胰岛素从新工作起来。只有这样胰岛素好了,身体才会好!


相关标签: 正确认识糖尿病

本文地址:https://www.rixiy.com/article/910f943bd1c46df0cb3b.html

上一篇:水中毒危险性揭秘飞花令转骰子的游戏中喝水...
下一篇:预警这类药绝对不能随意服用毒品13岁男孩流...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www.rixiy.com/" target="_blank">日夕导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