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导航

探索中国糕团发展史:从原料到制作工艺


文章编号:14023 / 更新时间:2024-03-02 21:21:05 / 浏览:

糕块,或许是被中国人赋予喜庆意义最多的食物。如果说传统节日包含了农耕民族对自然的景仰和四季的敬畏,那么糕块就是人在传统节日里,上飨神明、下赠肚子的礼物。现如今,过年要吃年糕、清明要吃青块、端午要吃打糕、七夕要吃巧果、重阳节要吃重阳糕冬至要吃麻糍,虽然它们的名字各异,但实际上都是同一种东西:含水量较多的、以淀粉为主料制作的点心。

探索中国糕团发展史从原料到制作工艺

中国最早糕块的原料乃黄米糕块两字,囊括了这种食物的材质形状和制作方法。米和羔的组合,前者代表材质,后者代表形状、质地和颜色。显然,稻米是糕块应最广泛的主料。这种原产自长江流域的植物,是全球40%以上人口的主食,中国最具国际意义的饮食遗产,也是一种可塑性极强的淀粉原料。但的糕块,却未必用稻米制成。事实上,糕字的出现很晚,东汉《说文解字》里没有这个字,而南宋王㮊的《野客丛书》则说:欲用糕字,思中无此字,遂止。也就是说,糕字的年龄最多只有一千年,还不到汉字历史的一小半。

最早出现糕字的可能是唐诗里的蝉鸣蛁尞唤种糕糜断,显然在当时人眼里,黍,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黄米,是烹制糕与糜(粥)的材料。与江南地区的稻米不同,产自黄河流域的米作为中国人最早的主食,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拿来酿酒、做糕、煮粥、做饭。汉字里黏左边表意的部分就是黍,而黏正是糕块最基本的质地。今仍流传在北方地区的黄米年糕,也许就是中国糕块最原始的模样。

北方先民发明稻米糕块以稻米做糕,是从两晋南北朝开始的。事实,稻米与其他谷物不同,这种天然带着茉莉花香的谷物,只需要稍稍水煮就能充分膨胀,获得松软的质地和无与伦比的香味。这是需要磨成粉深工的小麦,或者长时间烹煮并加入辅料的黄米都不能比拟的优势。所以南方人吃稻米,一直是粗放地用水煮。《史记》里记载的楚越之地,地广,饭稻羹鱼,很明确地指出了西汉及以前,南方以稻为饭、以鱼为羹汤的主流饮食方式。

改变来自于汉末和三国、两晋时期中原地繁的战乱。大量门阀士族为避祸纷纷南逃,中国历史上的南方大开发由此开启。从性价比来分析,把稻米碾碎深加工,显然是多此一举的行为,因为稻米原粒直接烹饪就能获得极佳的口感,大费周章地磨碎、塑形,并不能让味觉提升层次。不过我猜想,或许是北方的先民们在来到小和黄米种植较少的南方之后,想念中原的饮食,于是就地取材,以稻米为原料,制作出了稻米版的面条、饺子、馒头、包子,也就是米粉、圆、糕块。

一个有意思的人类学研究是,根据对中国南方人遗传基因检测,母系大多是本土传承,而父系大多来自中原地区——其背后的因显然是中原男性南下后,以武力或是财富掳掠、占据大量本地女性,并繁衍出占到优势数量的后代。这与中原人强势主导的南方糕块流行的测不谋而合。食物里,总能折射出历史的真相。

糕块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隋唐之后,南方肥沃的土地被大量开发,长江流域逐渐晋国家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和粮仓。南方的糕块由此咸鱼翻身,从北方面食的替代品,摇身一变,成为反向影响北方的强势食俗。白居易有诗:枣块店,春低杨柳枝。描述的就是长安附近乡野小店,在寒食清明前后、柳树抽芽的时节,出售枣泥馅儿糕块的场景。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对清明块的记载。

在近几年蛋黄肉松、荠菜猪肉、笋丁火腿等网红青块没有流行之前,带有甜味儿的枣泥,以及后来蔗糖技术成熟后替代品豆沙,是青块传承千年以上的经典口味。如今,各色各样的清明块依然顽强地保存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长江流域和边省份,是中国人清明节重要的食俗。

但也许是南方复杂多元的方言影响,也许是唐宋时代文风鼎盛和汉语言大发展的结果,糕块在时期衍化出了糍、粑、粢、饵等众多的称呼,粿就是它们中最值得一提的一个。日本的和菓子起源于中国糕块公元663年,唐朝军队援助朝鲜半新罗政权,与日本军队支持的百济政权,在今天韩国境内的锦江入海口不期而遇。


青团子的历史和发展

青团子从前是江南地方清明节扫墓用的祭物,皮子粳糯混杂,馅心酿制粗糙,一般为农家自食。 传说清朝末年,正仪镇有个叫赵慧的女子,发现一种酱麦草是做青团子青汁的好原料,而用手工磨的粉做的团子更为柔软细腻,又不粘牙,存放数天不破裂、不发硬、不变色。 后来正仪镇中心桥南一爿糕团店的陈四宝老大娘从赵慧处学得了这个秘方,从此青团子供应于市场,成了一种色味兼美,饶有乡土特色的点心。 而后在改进团子馅心上又下了功夫,用百果心,采用枣子去核切成细粒,加白糖、玫瑰花、松仁配合;另一种是豆沙心。 在这两种馅心做成的团子中嵌一小块水晶般的猪油,这样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压舌生香,其味醇美。 从此正仪青团子的色、香、味胜过苏州黄天源、上海沈大成而闻名于苏沪一带。 苏州一年四季各个时令都有各种名堂的糕团:一月元宵,二月二撑腰糕,三月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馅团子,六月二十四谢灶团,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团,九月初九重阳糕,十月萝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桂花猪油糖年糕。 按着这口诀,一一吃过来,一年也就到头了,如此周而复始。 相传青团子是用雀麦草汁和入糯米,一起舂合,使糯米浸入草汁成泥,变为碧翠色。 以此用来包入豆沙或枣泥,再用芦叶垫底入笼,蒸熟即成。 明郎瑛《七修类稿》中曾记载:古人寒食,采桐杨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 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 另外还有个传说跟大禹有关。 当年大禹治水十三年过家门而不人,他用疏导之法,使三江通流入海,太湖水位下降,水患得以平息,为种植冬小麦创造了条件,深得苏州人的爱戴。 相传苏州有位年青的后生,见清明节人们祭大禹都做精美的供品,认为这样不配大禹生前节约的品格,大禹在九泉之下一定不安心。 清明节时正是冬小麦返青的时候,他与大家商量用麦叶汁水和糯米粉做成了青团子,将青团子供在大禹治水墓碑前,以士不忘大禹治水之恩。 久而久之,相沿成习俗。 这个传说与郎瑛的记载倒也并无特别的矛盾之处,只是使用的植物不同。 查查青团的做法,发现还有更多的说法,有的说用青菜汁,有的说用清明茶或艾叶粉,过程倒都差不多,绿色汁液和咸盐或石灰一起煮熟,漂去苦涩味后,捣烂,配上糯米、早籼米磨成的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也有用枣泥、玫瑰等等其它馅料的,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另用熟菜油均匀地用毛刷刷在团子的表面——这就成了。 最有名的“正仪青团” 采用一种叫“浆麦草”的野草洗干净泡在盛石灰的盆里,在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捣烂,拧出青汁。 正仪青团的特点是存放七天不破、不裂、不变色,刚出笼的团子葱绿如碧玉,油亮似翡翠,甜而不腻,肥而不腴,在清末年间曾被列为节令贡品。 苏州城内最负声名的当属“黄天源糕团店”的了。 这当儿估计早已人满为患,队伍大概排出去很远了。 另外采芝斋的销售量也很惊人。 前两天在超市里看到保鲜装的一盒盒青团摆得如小山般。

糕团 民间小吃

桂花糕主料:糯米粉500克,籼米粉(干,细)120克辅料:桂花酱6克调料:白砂糖300克,香油15克,花生油25克特色:此糕色泽美观,香甜松软。 做法:1.将糯米粉、大米粉放入盆内拌匀,加入糖,倒入适量水,拌成松散的糕粉。 2.笼屉内刷上花生油,轻轻铺上糕粉,不可压实,放在蒸锅上,用旺火蒸20分钟左右,见糕粉全部蒸熟,倒在事先浸过水的净布上。 3.在净布上淋上适量沸水,隔着把熟糕粉揉成粉团,按压成厚2厘米,长40厘米,宽10厘米左右的长条,撒上咸桂花,用线拉制成4块,稍冷,刷上香油,整齐叠块,即可食用葡萄冻糕原料:无核葡萄300克洋菜10克白糖60克水200克 香精少许制作:①把葡萄用清水冲洗干净,加水后用粉碎机打碎,用纱布筛过滤,取清汁。 ②将白糖、溶化的洋菜和葡萄汁混合,边搅拌边加热煮沸,备用。 ③稍凉立即加入香精,搅匀、分装入杯中,晾凉,放入冰箱冷凉,即可食用。 附注:葡萄应成熟、无腐烂。 若用有核葡萄,可用工具捣烂葡萄,再用纱布筛过滤除去皮、核,取汁备用。 红枣糕原料:红枣150克入笼蒸熟捣成泥,精面粉300克,白糖、蜂蜜各50克,牛奶150克,酵母4克。 制法:1、将枣泥、白糖、酵母放入面粉中搅拌均匀,倒入蜂蜜和牛奶,再冲入适量温水,边冲边搅拌,将面粉调成面糊。 2、将和好的面糊倒入蒸糕专用盘,入炉温为150℃的烤箱中烤约25分钟即成。 黏黄糕特色:此糕软黏滑润,醇香适口。 做法:1.将黄米面放入盆内,加入温水,和成面团,用于捏成扁窝头形,上笼蒸30分钟,即熟。 2.趁热食用,配以糖同食。 玉米金糕原料:玉米粉200克,面粉100克,酵母6克用温水溶解,鸡蛋2个制法:1、取蛋液打散,白糖20克,牛奶80克,花生油适量。 2、将玉米粉、面粉、白糖混合拌匀.加入蛋液、牛奶、酵母水和成面团.放于温暖处醒发片刻。 3、将发酵好的面团擀至薄厚均匀,切成菱形片。 炒锅内倒入花生油烧至五成热,下入玉米片并不停地轻轻翻动.待炸熟即成。 黄金炸糕原料:①糯米粉300克,粳米粉150克,花生油适量。 ②豆沙200克、红糖50克、桂花10克调拌均匀成馅。 制法:1、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拌匀,加入适量清水揉成面团,做成每个约60克的小剂子,按扁,包入豆沙馅,捏成饼状。 2、炒锅内倒入花生油烧至五成热,下入包好的生坯,用长铁筷不停地翻面,炸约20分钟至熟即成柠檬金糕原料:柠檬100克去皮榨汁,糯米粉300克,白糖100克。 制法:1、将柠檬汁、糯米粉、白糖搅拌均匀,上笼屉蒸约25分钟,取出晾凉切块即得柠檬金糕。 2、将柠檬金糕装盘,放入冰箱中冷冻约2小时,即可食用。

请问谁知道青团的材料和做法

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 用青艾的汁与糯米粉一起调和,将豆沙馅、芝麻馅等馅料包入,做成一个个如小孩子拳头大小的绿色的团子


相关标签: 中国糕团发展史

本文地址:https://www.rixiy.com/article/e4bed297492b9d287a28.html

上一篇:低碳环保家居绿意丰盈,打造清新生活空间...
下一篇:猪肉变香的背后是我变了还是猪变了?...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www.rixiy.com/" target="_blank">日夕导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