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导航

穿越时空的中国历史八大著名舟船


文章编号:18136 / 更新时间:2024-03-04 23:56:06 / 浏览:

今天编辑要为您介绍的是第一艘由华人自己建造的木制二等巡洋舰——扬武舰。

穿越时空的中国历史八大著名舟船

扬武舰是福州船政局(又称福州船政制造的第七号军舰。鸦片战争过后的1864年,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欲防海盗之害而收取海上的利益,非整顿水师不可;欲整顿水,非设立监造轮船的局不可。"设局"意指设立福州船政局。造船即是建造军舰。1866年,左宗棠在马尾山下、罗星塔旁取得200亩土地用于设船政,同时树立船政官界碑。福州船政设有铁厂和造船厂,专门生产和维修军舰,从1868年到1894年,总共建造了33艘舰船,包括第一艘运船“万年青号”、第一艘木质防御舰“湄云号”、第一艘由华人自制的木质二等巡洋舰“扬武号”、第一艘铁骨木质二等巡洋舰“威远号、第一艘钢甲钢壳一等巡洋舰“平远号”等,被誉为远东最大的造船厂。同时,福州船政还在此兴办了中国第一所以学习航海和造船技术为主的学堂——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分为前后两堂。前学堂学习法文,主要培养造船人才;后学堂学习英文,主要培养航海人才。甲午海殉国的杰出将领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黄建勋等都是该学堂的毕业生。船政官界碑(中国航海博物馆藏)当时福州船政聘请了38名主要国人的外籍工程师和教练,其中包括法籍的日意格和德克碑任监督。所以,在前期造船设计、设备和技术方面均采用法国技术。1871年,大部外籍员工的聘期结束后离职,但扬武舰的设计建造仍参考法国果敢级巡洋舰的技术。通过船政学堂培训的中国工程师和工匠们的不懈努力,该舰于187年建成并开始服役,成为福建水师的旗舰,标志着华人已经具备建造军舰的能力。

该舰长63.33米、宽11.99米、吃水5.12米,功1130匹马力,排水量1560吨,航速12节,配备各种前膛火炮11门。它属于机帆混用型舰船,有特殊的三段可伸缩式烟囱,帆满航行时可抬烟囱以提高蒸汽锅炉的燃烧性能(另一说法是缩短烟囱以躲避敌方炮弹)。扬武舰的功率和吨位较之前的舰船有着显著提升,并在性能上超越了的日本海军舰船。1874年秋冬,日本海陆军以高山族牡丹社误杀琉球船民为借口(史称牡丹社事件),突然进攻台湾,扬武舰等6艘舰组成的,在钦差大臣沈葆桢的指挥下出征台湾和澎湖,迫使日军撤退。1875年11月18日,扬武舰驶入日本长崎港,开始了对日本的首次访问。这是中国军舰首次访问日本。扬武舰模型(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1884年8月23日13时56分,锚泊在罗星塔以东的法国远东舰队的10艘战舰,在舰队司令拔中将的指挥下,突然向锚泊在西边的福建水师11艘战舰开火,导致中法马江海战的爆发。由于福建水师在张佩伦钦差大臣下达准许还击法的命令时毫无准备,战斗仅持续30分钟,福建水师的11艘战舰被击沉或自沉。随后,法舰队开始轰炸船厂和船政的岸上设施,19艘靠岸的运输船击沉,船厂被摧毁,福建水师在此战中有796名军士阵亡。但在战争中,扬武舰率先向法舰还击,第一炮便击中法军旗舰“窝尔达号”的桅杆割断了锚链并迫使法舰脱离。随后,法国的45号杆雷装船击中扬武舰,船舷炸开一个巨大的洞,船体开始下沉。但在下沉时,扬武舰仍然奋力还击中了一艘法国杆雷艇。在最后一刻沉没时,一名水兵奋力爬上主桅杆,升起了一面黄龙旗,表达出福建水师宁死不降的精神。


江山船的中国历史上的大船

1.大翼战船:最早出现于春秋时代的吴国,中国最早的战船,也是春秋时代体积最大的战船。 船长28米,宽3.6米,可配备作战士兵91人,靠划桨驱动,主要活动于长江流域。 在技术上,大翼战船已领先世界,成为后来中国船称雄世界的基石。 2.横隔舱:是隋唐时中国特有的船体内部构造,用仓板将船体分割成互不相通的仓区,即使船体进水,也可避免沉没。 欧洲真正实现横隔舱技术,比中国晚1300年。 3.千里船:由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设计,利用踏板原理以人力驱动踏板行船,速度很快。 此船最早作为水战中的快速冲锋舟,在唐宋两代几经改良,变成宋代中国内河主力战舰———“车船”,在宋金战争中屡立奇功。 现代轮船的雏形以及最早的螺旋桨驱动原理,皆从此船中演变而来。 4.蜈蚣船:原为葡萄牙殖民者开辟新航路和拓展东方殖民地的战船。 葡萄牙人曾以这种战船,在广东番禺等地与明朝海军交手,尽管被明朝海军击败,但其船只的优越性能,“撼”倒了当时的中国人。 16世纪中叶,明朝大规模仿制此类战船,因其外形似蜈蚣而得名。 5.火龙出水:明清时代中国海军主战火器之一,现代舰对舰导弹的雏形、二级火箭技术鼻祖,因外形似火龙而得名。 龙头和龙尾各有火药桶,由二级引信连接。 中国航母瓦良格下水试航,不但在军事层面上有重要意义,而且标志着中国人的舰船发展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回首历史,中国古代的大船一度称霸世界。 鉴于此,本报特邀请青年文史学者、作家张嵚撰写了关于中国古代大船的文章。 公元1572年,葡萄牙诗人卡蒙斯发出石破天惊的咏叹:“曾经有与我们一样的大船,他们从日出之地远远而来,那里有聪明勇敢的人民,在莫桑比克的海岸线上往返。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并非和西方“一样”,而是遥遥领先。 那些古代的大船,今天或许已成文物,或许仅留有文字图纸的身姿。 在炎黄文明的演进中,这些大船,到底留下了怎样的风情万种?1.大船,在春秋孕育发展 中国最早大规模使用船只,要追溯到武王伐纣,当时动用了47艘战船,主要是运送粮食物资。 春秋时期中国最大的船“大翼”长度只有23米。 后来秦始皇巡游的“巨型龙舟”长度也只有30米,而且比起欧洲人的多层帆桨船,那时的中国船只有一层船桨,且甚少有风帆。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实用价值不同。 那时的中国人,活动区域主要在中原内地,就算造船,也是在江河里活动。 打仗主要是陆战。 西方国家不同,他们靠海吃海,争的是海洋霸权。 但当西方大船纵横地中海时,中国人的技术潜力却注定了:春秋的中国人,在建筑工艺、冶炼乃至天文历法方面都早已确立了独特优势。 就好比今天一个现代国家在电子核心科技上拥有技术优势,那么在任何一个高科技产业上的井喷,都是迟早的事,古中国造船业的井喷,也同样是这样。 2.楼船:汉代战舰高大如楼 两汉时代,中国造船业“井喷”了,如美国军事史学家杜普伊曾所说:“在公元1世纪到3世纪,随着古罗马的衰落,世界造船业的领先位置,落到了中国人手里。 ” 代表这时中国古船“新科状元”角色的,就是著名的汉代楼船。 楼船,就是高大如楼的大船,其样貌也名副其实。 汉朝的楼船,船体分三到五层,船上建楼,因此称为楼船。 通常高达十余丈,比如东吴孙权的楼船“飞云”号,可承载3000名士兵。 在中国楼船面前,古罗马、希腊时期的所谓“桨帆船”,彻底成了小儿科。 人力驱动上,西方战船划桨,中国楼船摇橹,划水效率和推进速度远胜于桨,因此楼船的人力驱动速度,比西方船快得多。 在航行操控上,西方人多用侧桨,中国楼船已开始用舵,比起洋船来既省时又省力。 更大优势是船体和船帆,中国楼船船底为平底,船身似矩形,不但可以避免搁浅,同样的船体容量更大。 此外,中国船帆抗风暴能力更强,多根桅杆交错配置,能克制逆风行船,还能增大航速。 实战效果也比外国好,武器配置主要是硬弩和投石机,在这两样武器的专利技术上,中国同样全球领先。 中国水师的所向披靡,从此开始。 3.大福船:南宋时期世界上最稳的船 汉朝后中国历代造船师开动脑筋最多的,是“风力大小无常”问题,船造大了开不动,造小了不经刮,开慢了耽误事,开快了容易翻。 在这样的“纠结”中,从南北朝至宋元,中国造船业突飞猛进。 “纠结”出的成果很多,例如南北朝最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开发了“千里船”,尝试淘汰船橹,改用人力踏板。 这种船用踏板驱动,是现代轮船的前身。 到宋朝,“纠结”已久的中国船终于突破原有活动范围,成功远航到非洲东海岸,最著名的就是南宋时期的中国“大福船”。 比起中国古船演变中各种细节上的改造,福船最大变化在于俩字:骨架。 南宋时的中国造船业,已有了“龙骨结构”理念,造一艘船首先要“定龙骨”,即以贯通首尾的龙骨支撑船体,就像人有了骨头能站得牢,船有了骨头,也就行得稳。 有了骨头的大福船,成了当时地球上最稳的船。 风帆设计上,采取四桅帆船的方式,行驶速度更快———以上诸种,都是西方人在几百年后才实现的。 这样的船行在海上,又安全又不好惹,自然畅通无阻,从唐至元,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时期,同时代的阿拉伯国家,因此有了一句著名的谚语:为人做事,要像中国船航海一样。 4.郑和宝船:永乐时期海上的巨无霸 又好用又威猛的福船,在宋元时几经演变,到明朝永乐年间,成功变身为郑和宝船。 缔造七下西洋伟业的郑和船队,其顶级战舰宝船,正是以大福船为基础改装而来。 基本制造原理一脉相承,但体积更大,技术更细化,船的操控用的是更加轻巧的平衡舵,可以说是举重若轻。 船只行进,除了空前的11桅杆大帆外,在帆布选择上,采用硬帆结构,可承受更强风力。 人力驱动上,船的两舷和尾部有入水极深的尾橹,相当于现代船只上的螺旋桨,用人力踏动,驱动力在当时可谓最强。 就算无风也能保持航速。 放在当时,堪称全自动操控的巨无霸级战舰。 这种巨无霸战舰上的装备也极其先进,郑和宝船主战武器为火炮。 行动迅速的巨型战舰,外加杀伤力极强的火炮,在当时的世界海洋上难有对手。 郑和七下西洋,除了几次小规模的陆上摩擦外,遭遇的真正海战只有一次:巨港海战。 对手是当地海盗头子陈祖义。 这伙海盗盘踞东南亚十年,船队规模超过万人,周边国家皆向他们朝贡。 自我感觉良好的陈祖义竟叫板郑和船队,结果战斗半夜打响清晨结束,陈祖义的海盗船队被击毙5000多人,本人被生擒,所属战船全被击沉,立马全军覆没了。 5.明清海禁,落日余晖 郑和死后的明朝,嫌下西洋费钱,把船队裁撤了。 叱咤全球的郑和宝船,拆的拆,毁的毁。 16世纪早期的明朝海军,已远远落后西方。 与荷兰战舰交过手的晚明名臣南居益,认为明朝水师比荷兰战舰“万难接济战”。 明朝与荷兰人争夺澎湖列岛的“澎湖水战”虽然惨胜,但十二艘荷兰战船,击毁明朝战船七十多艘。 最后在明朝数万水师重围下安然离去。 明王朝之所以对荷兰霸占台湾无奈,归根结底还因海军实力。 然而却有一支舰队横空出世,再次捍卫了中国战船的尊严———郑家水师。 它的主角,是大名鼎鼎的郑成功,而它的缔造者,却是郑成功之父郑芝龙。 海盗出身的郑芝龙积极学习荷兰人的造船技术。 明朝官员说他的战船“皆制自外番(荷兰人),艨艟高大坚致”。 他接受明王朝“招安”成为福建副总兵后,在料罗湾海战和湄洲岛海战中两次重创荷兰舰队,确立了海上霸权。 当时北至日本北海道,南至印度尼西亚的海洋航线,各国船只都必须购买郑家的“令旗”才可平安通行。 晚明的最后十五年,按照西方人的说法,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涌入中国,中国商品远销世界。 强大的郑家舰队,捍卫着中国古代海洋最后的繁荣。 明王朝的灭亡,却令郑家舰队的声威到达历史顶点。 郑成功于1661年收复台湾,以南明“延平郡王”的身份在当地建立“明郑政权”。 这时代郑家舰队已经出现了“熕船”,即长100多米,配备大小火炮上百门的顶级炮船。 这种战船以中国传统福船为基础,吸收西方同时期在火力配置技术上的优点,其名字中的“熕”,正是一种改装自西方加农炮的巨炮,重达3000斤。 在每艘熕船上,千斤重量以上的火炮多达20门。 堪称当时世界海洋的巨无霸战舰。 凭这样强大的舰队,“明郑政权”不但继承了郑芝龙时代的海洋霸权,更通航世界。 他们与印度的英国人建立贸易往来。 这是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海军再次进入印度洋流域。 除了与清王朝的战争外,明郑舰队还曾两次与荷兰舰队的碰撞。 一次是公元1668年,明郑舰队以熕船为先锋,驱逐了窜犯台湾基隆的荷兰舰队,次年春天,一支20艘战船规模的荷兰舰队前来复仇,结果在澎湖外海看到明郑舰队的风姿后,吓得一炮不放就逃了。 清王朝收复台湾后,明郑舰队或被裁撤,或被转为陆军,比如明郑舰队的名将林兴珠,后来还以陆军的身份参加了对沙俄的雅克萨之战。 再后来的清王朝更是闭关锁国,裁撤海军。 清朝鸦片战争前中国海军的船只,最大的长度不过27米,乾隆时代,英国马嘎尼使团访华,回去后狂妄地说:一艘英国战舰就可以征服整个中国海。 不到半个世纪,他们就说到做到了。

中国古代的战舰?(火器时期)

三国时期,长江战舰系列又添新的舰种,即有油船、蒙冲、斗舰、走舸、鸭头船、柴宫船 、升进舟、曜阳舟、飞龙舟、射猎舟、鸣鹤舟、指南舟、云母舟、华泉舟、常安舟等15种。 西晋以后,长江水战硝烟不散,又有王浚的军用舫船,祖冲之的“千里船”先后问世。 入两宋,徐世谱独创的拍舰,王彦恢研制的车船入水参战。 到明代,长江上的战舰阵容已空前壮观,见于史籍的即有战座船、巡座船、哨船、神正火轮船、三板船、鹰船、连环船、两头船、唬船、开浪船、清浅便利舟,子母舟等12个舰种。 现将长江战舰的几个主要舰种分述于下:楼船:是水军的主力战舰。 西晋时期的楼船全长173,宽66米,高30米,上下5层,能载水军将士3000多人。 甲板以下为动力层,两舷墙板开孔设桨,可容纳数百军士奋力划水。 甲板以上为作战层,四围铁甲相护,墙板开孔,可供弓箭手对外攻击。 这种战舰进可攻,退可防, 相当于现代航空母舰。 舟余舟皇:是水军统帅的座舰。 体形宽大,首尾高耸,一般可载将士千余人。 舰上设塔楼,供哨卒了望,观察敌情或信号卒摇旗,传达统帅号令,相当于现代的指挥舰。 大、中、小翼:是水军的进攻型战舰。 这种舰首部高翘,迎水面绘有青面猛兽以威慑敌军 。 大翼长15米,宽3米,上下三层。 底一层划桨,上两层攻战,可载将士90多人,相当于现代陆战中的重型装甲车。 中翼略小,运兵60余人,相当于现代陆战中的轻型装甲车。 小翼船 型更小,仅载10余人,航速更快,行驶更灵活,相当于陆战中的冲锋车。 军用舫船:是水军的又一主力战舰。 这种舰是在民用舫船的基础上改建的,即将两艘单体船拼接起来,上铺战用甲板,长宽各百余米,“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为城,起楼橹 ,开四出门,其上皆可骑马往来,又画益鸟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 ”车船:是各水军的快速反应战舰。 中型车船长108米,宽123米,高225米。 这种战舰 的特性在于,采用全新的动力装置,运用机械原理,在船的左右两舷各置若干部水车,每车 通过旋转轴的传动,带动两部车轮,每个车轮上装有击水楫片8叶,各由4名士卒踩踏,以轮击水,其行如飞,相当于现代的驱逐舰。 拍舰:是宋代才投入使用的新型舰种。 舰上装备有新型杀伤器械,攻击性很大。 这种器械名为“拍竿”。 即在船上竖起若干支桅杆,于桅杆顶端横接一根活动杠杆,杠杆的一端伸出船舷外,吊以巨石;另一端以绳索连接辘轳,由数名军士操作,“每迎战,敌船逼近,则发拍竿击之,当者立碎。 ”相当于现代舰对舰导弹发射艇。 古代战舰系列中,还有隐蔽近敌的哨船,呈“品”字型进攻,交替掩护的子母舟;可分可合的连环舟,两头装舵,进退自如的两头船,抢滩登陆的轻浅便利舟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总之,长江上的战舰,自古以来,舰种齐全,数量繁多,性能良好,展示了我国军用造船 工业的辉煌历史。 其大规模的建造,以战国时期吴楚争霸为第一次潮起,是时,仅吴国一方 就有战用船只1万余艘,一次军事行动,动辄出动千艘以上战舰已是常事。 战舰的建造,又以清代为最后一次潮落。 满清王朝时期,大清一统天下,海防甚而江防微,长江战舰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二、荆楚轻舟斗舟余舟皇 古代长江战舰,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战争产儿。 交战双方, 饮马长江,爆发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水上战争。 公元前770年,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彻底分裂,强凌弱,众暴 寡,兼并之战,狼烟不散。 霸主长江中游流域的是楚国,楚国利用江汉川泽便利的航道网络 和高超的造船驾舟技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舟师水军。 公元前549年,楚庄王首次向吴国下战表,派遣舟师10万众,在长江下游的巢湖水域,与 吴军摆开决斗战阵。 前545年,楚吴双方各出动战舰千余艘,在长江下游今安徽裕口一带江 面摆开厮杀战场,辽阔的江面旌旗遮日,桅樯如林,杀声震天。 此役,吴国公子光亲任水军 统帅,保家卫国。 光乘坐舟余舟皇大舰指挥吴军迎战 ,全军将士众志成城,但抵挡不住训练有素,饶勇善战的楚国舟师。 尤其是楚国的战舰、舰 种齐全,性能良好,战用装备先进。 投入战斗的大翼、中翼、小翼如同现代陆战中的重型、 轻型坦克群,向吴军水寨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梯次进攻,机动灵活,势不可挡。 吴国公子光的 指挥船舟余舟皇舰虽有铁甲护卫,刀枪不入,号称“ 水上壁垒”,但航速缓慢,调头不灵,在无数大、中、小翼如蜂似蝗的围攻之下,腹背受 敌。 那舟余舟皇如同一只受到攻击的鸵鸟,藏头而不 能顾尾,被跳帮而来的楚国士卒一举擒获,所幸公子光在混战中乘轻舟逃离。 前504年,吴国再派出强大舟师雪洗家仇国恨,“沿江六七百里战船相接”,讨伐楚国水 军,俘获楚军主帅潘子臣以下将士7万余众,大获全胜。 从此,楚吴舟师之战,暂时鸣金收 兵。 三、周瑜火烧连环舰 东汉末年,汉献帝大权旁落,汉丞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问鼎长江流域。 公元208年冬 ,曹操亲率水步军16万,再加荆州降兵8万,号称83万人马,出动战舰两千余艘,从江陵顺 流东下,前锋直指吴国老巢。 吴主孙权与蜀国军师诸葛亮组成孙刘联军,共同御曹。 交战双 方共投入兵力30多万,舰只数千艘,在今湖北嘉鱼县赤壁山一带江面摆开战场。 两军隔岸对 峙数日,江南为孙刘联军营垒,江北为曹军水寨,千船待发,人不解甲,箭在弦上,大战一触即发。 时有诸葛亮运筹帷幄,根据曹军士卒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且水土不服,染疾患病的弱点,使人向曹操虚献“连环”计,曹操果然中计,令人连夜赶造铁索、铁环,“方连船舰, 首尾相接”,尽管其上可操兵纵马,但严重地丧失了舟船在混战中的机动性,为赤壁大败留下了悲剧性的伏笔。 在曹军中计后,吴军都督周瑜与部将黄盖合谋“苦肉”计,以诈降之策 ,骗得曹军敝开寨门。 是日,黄盖按约定时辰,率领蒙冲,斗舰10余艘,遍插降旗,上载芦苇,灌油其中,驶抵曹军水寨两余里时,借助东南风,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曹军水师方寸大乱,数千艘连环战舰陷入火海,樯橹灰飞烟灭, 士卒战马被烧溺者不计其数,“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赤壁大战后,曹操败退许昌称魏;刘备进军川康立蜀;孙权固守长江中下游号吴;魏、蜀 、吴三分天下。 〔8〕 四、王浚楼船下益州 公元256年(西晋泰始元年),先期三国鼎足的局面,随着蜀国的覆灭,而呈现出晋王朝 与吴国残余势力交恶的格局。 公元272年,晋武帝司马炎降旨灭吴,统一长江中下游半壁河山。 是年春,武帝拜王浚为 益州刺吏,在四川成都征调工匠军卒1万余人,赶造楼船战舰。 凡方园百余里的成材林木, 无一不被砍光伐尽。 王浚所造楼船长120米,上设城壁、橹楼,四层楼台,高30多米,可载 运军士2000多人。 经5年备战,完成了伐吴的一切准备工作。 而此时偏安长江下游金陵(今 南京市)的孙皓,自恃占有长江天险,面对上游方向造船时蔽江而下的木屑刨花,浑然不觉 。 公元279年,晋武帝调发20万大军,分六路伐吴。 其中长江水上一路由王浚统领8万楼船水 师,从宜宾顺流直下,锋芒直指金陵。 翌年正月,王浚的楼船舰队攻入长江三峡,遭遇吴国太守吾彦的凭险阻击。 吾彦从三峡口的夔门起,两岸以杯口粗细的铁链横空拦江,组成一道道铁锁防线,并在沿途航道中遍插铁锥,试图阻截王浚舰队。 王浚闻报步出船舱,但见三峡峡谷内,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铁链锁一江。 他思谋片刻,乃令军士赶制排筏,冒着两岸倾盆而下的滚木雷石 ,强行开道。 士卒们以火炬熔化铁链,排除了一道道拦江铁锁,贯通长江三峡,直抵川鄂门户宜昌。 同年二月,王浚的8万楼船水师攻克宜昌,一路顺流鼓棹,号角齐鸣,“舳舻相接百余里 ”,沿程攻击前进,连陷汉口、武昌。 三月,兵临金陵城下,吴王孙皓眼见城下楼船浮江,旌旗蔽日,大军压境,只得打开城门,伏地而降。 对此,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句: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 金陵陷落后,天下归晋,中国有了短暂的半个世纪的统一,社会得以安宁生息。 五、杨么车船战洞庭 南宋末年,王室偏安江左、苛政猛如虎,加重了长江中下游流域人民的负担,阶级矛盾日 趋激化。 公元1130年夏初,(建炎四年)先有湖南农民钟相聚众揭竿起义,被官军孔彦舟部杀害。 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另一首领杨么继起,登高一呼,率领义军坚持斗争。 起义军以洞庭湖为根据 地,修筑了坚固的棚寨30座,“据陆向水,维舟岸侧。 ”斗争矛头直指南宋王朝。 王朝上下一遍惶恐,急调重型战舰车船,镇压的杨么义军。 公元1132年春,官军车船统帅覃敌率8车战舰2艘,小型车船虎鳅战舰20艘,自金陵始发,溯流西上,一路摇旗呐喊,进剿洞庭湖区。 而此时杨么义军已在八百里洞庭以逸待劳,张网 布阵,一俟官军船队进入伏击圈,隐蔽处一声号角声响,刹那间,杀声四起,弹矢如蝗,成百上千艘木划子从四面八方鼓噪而来,义军将士驾驶轻舟,手持弓箭,长矛,将官军车船分 割包围,以多胜少,围歼掩杀,官军抵挡不住,纷纷跳水逃命,20多艘大小车船,连同造船匠师高宣,一同被义军俘获。 义军获胜,士气大振。 仿造了大小车船数百艘,还制造了车船史上船型和动力最大的“大德山”号车船36艘,每轮配有24车,可载军千余人。 每艘车船上还配置有拍竿装置”,其制如大桅,高十余长,上置巨石,下置转轴贯其锁颈,遇官军船近,即倒拍竿击碎之。 ”杨么义军在广阔的洞庭湖区,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车船舰队,高扬起“等贵贱,均贫富”的理想主义旗帜,誓与南宋王朝不共戴天。 公元1133年11月,南宋朝庭再遣崔增,曾于督率水师3万众,战舰近百艘,长途奔袭洞庭 湖区。 杨么义军奋勇迎战;一艘艘车船拼死近敌,船与船相逐,人与人相搏。 伴随着一块块 高悬在拍竿顶端的巨石凌空落下,雷霆之声不绝于耳,官军船毁人亡,但见八百里洞庭,鼓号震天,杀声动地,尸首横陈,血染湖水……。 此役,杨么义军大捷,全歼官军首领崔增、曾于以下1万余人。 〔10〕杨么车船战洞庭,敲响了南宋王朝覆灭的丧钟。

有名的古代中国战船,商船,渔船 要名字

大翼战船:春秋时吴国的战船,也是当时体积最大的战船。 船长28米,宽3.6米,可配备作战士兵91人,靠划桨驱动,主要活动于长江流域。 千里船:由祖冲之设计,利用踏板驱动行船,速度很快,最早作为水战中的快速冲锋舟。 蜈蚣船:原为葡萄牙殖民者的战船,其船只的优越性能,后被明朝大规模仿制,因其外形似蜈蚣而得名蜈蚣船。 大福船:南宋时期世界上最稳的船,成功远航到非洲东海岸,最著名的就是南宋时期的中国“大福船”。


相关标签: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舟船

本文地址:https://www.rixiy.com/article/771e43dad67205381a3e.html

上一篇:重男轻女高尿酸血症为何重男轻女高中辍学如...
下一篇:可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可汗是什么意思...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www.rixiy.com/" target="_blank">日夕导航</a>